第134章 (12)
HX天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章 (12),穿越時空尋訪明朝救時良相顧鼎臣,HX天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鼎臣乘機進言道:“陛下,選中秀女的人家真是骨肉離散,生離死別,堪稱人間悲劇,但更可恨的是,地方官吏趁著選秀之機,收受賄賂,甚至敲詐勒索,逼死人命,弄得全國各地烏煙瘴氣,民冤沸騰。”
嘉靖聽了兩饒申述,不由得動了惻隱之心:“生離死別已經是人間最傷心之事,貪官汙吏目無法紀,禍害百姓更是理難容。”
於是親自下諭旨,命令總管太監,凡是後宮二十歲以上的宮女,一概發給遣散銀兩,送回到原籍,令其父母自行擇偶婚配。這道聖旨下來,宮女們歡呼雀躍,紛紛賄賂管事太監,將其列入遣返名單鄭
最後總共有一百九十二名老宮女列入遣返名錄,有的宮女已經四十多歲了,二三十年居住深宮,見不到皇上,孤獨地守活寡,過著暗無日、寂寞淒涼的悲慘生活。
只見遣返宮女那,車輛絡繹不絕於驛道上,那些老宮女來時是窈窕淑女,青絲黛發,歸去時已是半老徐娘,鬢髮斑白。回到家中,有的父母已經亡故,只見到一座荒墳,悽慘境況,不堪回首。
令人欣慰的是,在顧鼎臣和謝杏兒的勸下,嘉靖皇帝終於做了一件積德行善的好事。
再嚴嵩自從撰寫的青詞得到嘉靖的青睞,就日夜到西苑真人宮值勤,為嘉靖上壇祭醮提供所需的青詞,他總是隨叫隨到,信手撰寫,立馬交卷。於是嘉靖對嚴嵩的信任日益增長。
文昌君和顧擷岡聽後非常懷疑,於是就設法派臥底到嚴府探聽虛實。結果發現,原來嚴嵩是找槍手代筆的,嚴嵩常年豢養了一批撰寫青詞的高手,專門揣測嘉靖的喜好。
嚴嵩懷揣這些現成的青詞,所以能夠應付自如。兄弟倆覺得如今嚴嵩正在步步高昇,暫時只能秘而不宣,等待時機再算總帳。
嚴嵩對提攜他的夏言表面上仍然非常謙恭,總是低聲下氣地阿諛奉承,因為他禮部尚書一職也是夏言薦舉的。嘉靖十七年七月皇上打算把他的親生父親的牌位搬遷至太廟,賜予諡號為明睿宗。
這本來是一個十分荒唐的要求,沒有做過一皇帝怎麼能夠進太廟,還要尊稱明睿宗?朝臣都不敢反對,只有聽之任之,他們把視線集中在禮部尚書嚴嵩身上,因為有關禮儀之事就是禮部尚書負責。
老奸巨猾的嚴嵩心想要是同意了就會遭朝臣唾罵,如是反對就會被嘉靖處罰。於是他費盡心機寫了一道奏摺,在洋洋灑灑上千字的奏摺中面面俱到,什麼都論述了,但是卻什麼結論也沒櫻
嘉靖看後召見嚴嵩,嚴厲斥責他是個兩面討好的大滑頭,騎牆派。於是乎他明白了一條真理,要想飛黃騰達,位極人臣,就只能毫不猶豫地緊跟嘉靖的旨意走,當晚他就寫了《慶雲頌》和《大禮告成頌》上奏皇上。
嘉靖對嚴嵩的溜鬚拍馬非常滿意。覺得他是個言聽計從,絕對服從命令的高階奴才,從此以後認定嚴嵩就是他可以倚重的寵臣。
顧擷岡:“嘉靖皇帝自號‘玄都境萬壽帝君‘,常年齋居西苑中南海,侍臣直廬皆在西苑中南海,隨時隨地給皇上供奉齋醮用的青詞。我看在眾多撰寫青詞的詞臣中,最稱皇上心意的是袁煒,他文筆出眾,是十一年會試第一名會元,殿試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皇上身邊的侍讀,經常被皇上召喚到西苑中南海,皇上最喜歡他撰寫的青詞。
如今又有嚴嵩為皇上撰寫青詞,他日夜在西苑中南海值勤,隨時隨地為皇上供奉青詞,日後必能升任青詞宰相。”
文昌君:“歷史上許多功成名遂的清官好官,有許多被歪曲事實的史家評定為‘佔位’、‘充位’的平庸之輩的。老爺心地善良、胸懷坦蕩,公理自在百姓之中,江南特別是蘇州家鄉的百姓都稱讚老爺是一位‘澤被東南,功存桑梓,名炳青史’的救時良相。
在詩壇上,步虛詞不僅用在齋醮青詞上,也是一種流行的豪放文體,用來抒發懷才不遇,渴望隱居桃源的心境。我最喜歡唐代詩人皎然的那首《步虛詞》:
予因覽真訣,遂感西城君。玉笙下青冥,人間未曾聞。
日華煉精魂,皎皎無詬氛。謂我有仙骨,且令餌氤氳。
俯仰愧靈顏,願隨鸞鵠群。俄然動風馭,縹緲歸青雲。”
顧鼎臣讚賞道:“好一個‘日華煉精魂,皎皎無詬氛’!我最嚮往詩人描繪的‘俄然動風馭,縹緲歸青雲’的太虛仙境,羨慕詩人追求超凡入聖的高尚風格。”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