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天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章 (3),穿越時空尋訪明朝救時良相顧鼎臣,HX天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擷岡說:“義父日夜辛勞查閱整理這些繁瑣的歷史檔案,實在太辛苦了。文昌兄,你不是有先進的時空倒流電子雲軟體嗎?我們何不助義父一臂之力,將這些浩繁的歷史資料和工程檔案梳理成綱,歸納成目,這樣綱舉目張,便於查閱。”

文昌君讚賞道:“還是擷岡老弟頭腦靈活機敏,我們作為義父的書童理應幫助義父做些文書處理工作的。我馬上下載時空倒流電子雲軟體,把宋朝、元朝,直至明朝弘治年間,歷次黃河奪淮改道的歷史資料和治理工程情況整理出來,供義父查閱參考。”

文昌君很快就下載了時空倒流電子雲軟體,迅速將黃河奪淮的數百年曆史梳理得一清二楚,並列出了黃河歷次奪淮的災難性後果記錄,還整理出歷朝歷代治理黃河、淮河水患的工程名稱、治理方針和治理效果一覽年表。

義父閱後驚訝萬分,讚賞道:“想不到你們整理檔案資料如此神速,把歷史上黃河奪淮造成的災難及其治理情況梳理得如此清晰明瞭。我想考考你們,黃河前四次奪淮為什麼沒有造成重大損害,為什麼第五次奪淮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嚴重災害?從此開始了三百年黃河奪淮的災難歷史。難道黃淮水患還將繼續禍害中原,成為中華民族難以擺脫的致命災厄!”

顧擷岡說:“因為黃河前四次奪淮改道是天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洪水過後又恢復了原來河道。第五次是戰亂造成的人禍,據史料記載,南宋建炎二年,東京留守司杜充為了抵禦金兵南下,在滑縣李固渡西決堤,致使黃河洪水經魯西南流入泗水入淮。從此黃河離開歷時數千年流入渤海的河道,暴虐的洪水挾帶著大量黃沙在無遮無攔的淮北平原一瀉千里,淤塞了淮河入海水道,開始長達數百年的奪淮改道歷史,黃河、淮河成了禍害黃淮平原百姓的災難之河。難道要讓黃淮流域的百姓世世代代永久遭災?”

義父顧鼎臣又追問:“為什麼歷朝歷代治理黃河奪淮的工程收效甚微,過不了多久又氾濫成災?”

文昌君說:“歷朝歷代的治黃官吏都無能為力,主要是在治理策略上存在偏差。元朝時河患頻繁發生,黃淮河系流路紊亂,河道淤塞嚴重。元朝治河策略是保北不保南,河堤北決會影響會通河正常航運,所以總是在北岸加固河堤,而在南岸多留洩洪口,聽任洪水氾濫。”

文昌君說:“元朝治理黃河奪淮最成功的水利工程要數賈魯河工程了。元朝至正十一年,賈魯受命主持治理黃河奪淮工程。他提出了‘疏塞並舉’的策略。首先疏通汴河,引導黃河水東行,然後堵塞北堤決口二十餘里,疏峻淤塞河道五十餘里,修築堤壩三十六里,使黃河自黃陵崗以東河道改由徐州匯入泗水。人們稱這段治理黃河奪淮工程河道叫賈魯河,一年後賈魯河工程完工,黃河終於恢復了原來故道。史書上稱讚賈魯河工程‘奏功神速,前古未有’。”

義父顧鼎臣說:“元朝滅亡後,由於年久失修,賈魯河道淤塞,黃河出現了向南流入渦水、穎水的主流,人稱大黃河,原來向東流入泗水的變成了次流,人稱小黃河,大小黃河經常氾濫成災。弘治六年,皇上命劉大夏治理黃河奪淮工程,他為了維持大運河的漕運,仍然採取了‘遏止北流,分流入淮’的策略。在黃河北岸,自河南胙城至徐州修築了長達一千多里的太行堤,阻止黃河北決,迫使其入淮南行。治黃工程極其浩大,歷時三年方才完工。這樣的水利工程雖然暫時迫使黃河不再北決,維持了大運河的漕運,但是無遮無攔的淮北大平原卻成了洪水走廊,災害頻繁,百姓苦不堪言。”

顧擷岡說:“這些水利工程治標不治本,保北棄南是下策,應該向皇上提出治理黃河奪淮工程的新策略。最根本的是要讓黃河水變清,不再淤塞河道。既要保北又要護南,有沒有兩全其美的治理策略?”

文昌君說:“要使黃河水變清,就要南北兩岸都加固堤壩,堵塞決口,把湍急的黃河水流束縛在堤壩內,這樣就可以達到沖刷河道,攻擊淤沙的目的。”

顧擷岡說:“黃河含沙量太大,靠自身水流沖刷解決不了淤塞的問題,那樣得不斷地加高堤防,長此以往黃河就變成一條地上河。我認為要解決河道淤塞的難題,根本措施還得想方設法另外引水入黃河幫助攻沙。”

義父顧鼎臣突發奇思妙想:“義父受你們構思的啟發,產生了引水攻沙的設想。淮河原本是有自己的入海水道,由於黃河挾帶萬噸泥沙入淮,使魯南沂沐、泅河不能入淮,蘇北淮陰以下入海河道被淤塞為平地,逼迫淮河水從洪澤湖南決進入長江,整個淮河水系被黃河徹底破壞。我想到洪澤湖有大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