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2)
HX天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 (2),穿越時空尋訪明朝救時良相顧鼎臣,HX天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擷岡跳到寶座上坐了一會,感嘆道:“這金鑾寶殿也不過如此,可是它卻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從秦始皇開始到宣統小皇帝為止,前後經歷六十八個皇(王)朝,三百八十四個帝王。中國的中央集權封建專制統治延續了二千多年,成了世界上最頑固不化的封建堡壘,致使中國的民主與法制慘遭摧毀。”
文昌君說:“我去過英國溫莎堡王宮和法國凡爾賽宮,它們雖然外觀上沒有紫禁城的三大殿那麼宏偉,但是內部裝飾卻富麗堂皇,光彩奪目,不像中國的金鑾殿那樣中央突出皇帝的至尊至上寶座,朝臣、宗室都要行三跪九叩所謂中國國禮,頂棚裝飾都是象徵皇權的金龍雕刻,窗戶採光很差,顯得陰沉灰暗。凡爾賽宮裡國王和王后的寢宮、會議廳、宴會廳、娛樂廳、舞廳、檯球廳等的天花板裝飾畫都是根據古希臘和羅馬的神話以及法國國王親政、征戰等故事繪製的油畫,由於採用玻璃窗,採光非常好。從宮廷的裝璜可以看出中國帝王與歐洲國王在統治體制和價值觀念上存在著巨大差異。”
顧擷岡徒手空拳攀升到直徑1.06米,高12.70厘米的頂樑柱頂端,眼觀四面八方,細細數了一遍,驚歎道:“這座寬十一間,進深五間的奉天殿內共有七十二根大柱,其中寶座二側六根貼金盤龍大柱,東西二側各三根金柱。所有柱上的龍首一齊向中央翹首觀望,形成萬龍竟舞,扞衛寶座的格局。”
文昌君說:“明朝時這些柱子都是從川滇黔粵運來的上等楠木,到李自成攻陷北京時被戰火燒燬了。清朝重建時用的都是從東北運來的松木。歐洲的王宮都是石頭建築,比磚木結構的建築要防火、耐久得多。擷岡老弟,你看這大殿的地面一共鋪墊了二尺見方的金磚四千七百一十八塊,名稱叫金磚,其實並非黃金製成。”
顧擷岡說:“這種金磚我知道,是我們家鄉蘇州專門為皇宮特製的一種方磚,因為它的表面油潤,烏黑光亮,就像是由烏金製成的,所以人們給它一個美稱,叫做金磚。它鋪在地上不澀不滑,鋥亮平整,經久耐磨,五百多年了,還像新的一樣。燒製金磚必須要用一種上好的粘土,經過幾十道工序精製成磚胚,在窯裡燒製時一定要掌握好溫度和火候。這種金磚敲之聲音洪亮,其斷面無孔,不容易受潮,經久耐用。可惜它的製作工藝已經失傳,最近聽說有人研究恢復傳統工藝,又開始小批次生產了,但是價格昂貴,普通人家是用不起的,成了珍貴的工藝品。你可以到蘇州相城區參觀金磚窯,實地考察金磚的燒製工藝,那裡有一條馬路叫金磚路。”
文昌君說:“什麼時候我們路過蘇州一定要專門去看看。這明朝的奉天殿,也是最高等級考試——殿試的考場,後來清朝改稱為太和殿了,清乾隆五十四年,又將殿試由太和殿移至保和殿。殿試每三年舉行一次,考生要先經過鄉試、會試考中貢士,方可獲得殿試資格。殿試由皇帝親自命題,指定大臣閱卷,皇帝要親自批閱前十名的試卷。考中狀元、探花和榜眼的,皇帝賜進士及第,並委以高官。”
顧擷岡興奮道:“聽說這次會試的閱卷大臣已經指定,你能否把時空倒流機的影片錄影放給我看看,讓我先睹為快。”
文昌君說:“好吧,我儘量滿足你的好奇心理。”
從影片錄影中知道,弘治皇帝已經任命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學士張文禎和左春坊大學士兼翰林院學士楊廷和為乙丑科會試的主考試官。
顧擷岡說:“通常考中狀元、探花和榜眼的都是官宦子弟或者書香門第、大戶人家子弟,很少有平民家子弟狀元及第的。這兩位會試主考官,會不會特別注重出身門第,而排斥貧苦人家子弟?聽說狀元都由皇帝親自審定,這位弘治皇帝倒是十分公正廉明,老兄,殿試時我能否親臨考場觀巡視,觀摩?”
文昌君爽快地答應:“行啊,到時我們穿上隱身服,可以在奉天殿裡任意巡遊。但是你不能發出任何聲響,穿越時要非常小心,以免露出馬腳,影響殿試。走吧,我們到中和殿和保和殿去看看。”
只見中和殿是方方正正的亭子型宮殿,與高大宏偉的太和殿、保和殿,形成高低錯落有致,起伏排列有序的建築格局。
顧擷岡驚歎道:“這種建築格局,真是獨具匠心,顯示出中國建築藝術的風格魅力。這樣的建築佈局不會產生視覺審美疲勞。”
文昌君說:“這中和殿是皇帝大典前休息的地方,他在這裡接受大典執事官的參拜。每年祭祀天壇、地壇和太廟時,皇帝在這中和殿裡閱讀祭文。如果是去先農殿舉行親耕典禮,皇帝除閱讀祭文外,還要親自檢視親耕時的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