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天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章 (3),穿越時空尋訪明朝救時良相顧鼎臣,HX天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擷岡問:“會試是中央一級的考試,它在什麼時間進行?”

文昌君說:“會試在鄉試的次年的三月,也就是逢辰、戌、醜、末年舉行。因為會試是在春季舉行,所以又稱‘春闈’。今年是乙丑年,正是舉行會試的年份。會試由舉人參加,中者為貢士,第一名稱會元。這三級考試都是第一名的,稱為‘連中三元’。殿試由貢士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分三甲發榜,一甲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第二甲取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第三甲取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其中二、三甲第一名稱‘傳臚’。殿試只是用來評定所有參考貢士的名次。凡參考的貢士,不會再有落第者,都能賜予‘進士’或者‘同進士’。考試內容是四書五經,文章規定都用八股文。”

顧擷岡說:“八股文體起源於宋元,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和束股八個段落組成,這種文體雖然格式固定、呆板,卻便於統一評分標準,否則各人寫作風格迥然不同,評分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難分高下。明太祖時為了使考官便於評分,以示公平,就將八股文體正式定為科舉考試文體。那些八股文試卷看上去都是千篇一律的,科舉考試主考官是怎麼評卷的?”

文昌君說:“你說得完全正確。其實即使是八股文體,評卷也很難說有統一的標準,全憑主考官主觀臆斷。殿試評卷分五等,類似於現代的五分制。第一等,學識優長,辭理精純、出眾、特異,無以比倫者;第二等,才學該通,文理周密,於群萃中堪為高等者;第三等,藝業可採,文理俱通者。殿試賜進士出身必須三等以上;第四等,藝業稍次,文理粗通,賜同進士出身;第五等,文理疏淺,退落無疑。但事實上,凡參加殿試的貢士,除棄考或者紕繆劣等者,並不黜落一人,所以此等級形同虛設。不過我認為,無論主考官如何偏袒,才高八斗、文章學識出眾者是很難打壓下去的。”

顧擷岡嘆惜道:“科舉八股文體看上去雖然只是一種考試文體,但是其惡劣影響不僅僅是文風敗壞,而且因為科舉考試還規定主題必須是代聖人立言,以孔子儒家思想寫文章,不可任意抒發自己的思想,這種科舉八股文體考試成了控制思想的工具。因為在思想學術上不能創新,致使思想落後、陳舊,再加上中國歷史上有重視人文科學,輕視自然科學,重視文學藝術,輕視科學技術的傳統,所以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嚴重阻礙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導致中國科學技術落後於西方一、二個世紀,一個在古代有四大發明的文明昌盛的強國,到了近代卻變成了貧窮、落後,任人宰割的愚昧無知的弱國。”

文昌君說:“擷岡老弟,你這是用現代人的觀點來批判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其實這種科舉制度在當時世界上影響很大,不失為一種公平競爭的文武官員選拔制度。現在中國的高考制度以及研究生和公務員考試製度與古代科舉制度都有千絲萬縷的歷史淵源。”

顧擷岡批判道:“這種科舉考試製度不僅是思想統治的工具,阻礙了思想解放和科技創新,更致命的是它跟升官發財的利益鏈糾葛在一起,所以賄賂、舞弊屢禁不止,科舉制度的腐敗現象越演越烈。日本、朝鮮、越南學不下去,就半途夭折了,西方更是沒有形成制度。中國上古時代有堯舜禪讓,考核、推舉的官員選拔制度,文武官員應該從基層工作做起,透過考核逐級提拔,考試成績充其量只是一種文化素質的參考而已,不能夠一考定終身,更不應該千軍萬馬都爭著去走這頂獨木橋。”哥倆為科舉制度的優劣、成敗爭論不休。

第二天他們穿上隱身服準時來到會試考場,只見貢院門口禁衛森嚴,衛兵在挨個從頭到腳檢查參加考試的舉人有沒有夾帶的,要求片紙隻字不準帶入考場。他們把每一個考生的簪子拔出,散開頭髮,檢查頭髮裡有沒有夾帶紙片,脫去衣服看裡有沒有夾層暗藏經書文章、代寫試卷,鞋襪裡有沒夾帶紙片,身體面板上有沒有寫字作弊。科舉考試夾帶作弊五花八門,有的甚至於把紙片捲進蠟制的管中,藏匿在**裡。

會試都在下午舉行,長達二個半時辰,所以考生要自帶硯臺、筆墨等文具和食品糕點盒,還有取暖的木炭,照明的蠟燭和燭臺。為了防止夾帶作弊,所有這些東西的大小、厚度、材質,都有統一規定。此外衛兵還要仔細檢查有沒有代考的,所以每一個考生都有詳細的體貌特徵,履歷表格和正面、側面畫像,用以驗明考生身份。

文昌君說:“即便如此嚴格檢查,夾帶作弊五花八門,層出不窮、代考槍手仍然能矇混過關,屢禁不止。據說,清末的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