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韻隨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七章 勸諫,經濟大清,筆韻隨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乾清宮中,康熙帝正斜倚在軟榻上,看著手中的奏報,嘴角掛著若有若無的微笑。
軟榻之前跪著五個大臣,皆是一臉茫然之色,這幾人分別是索額圖、陳廷敬、馬齊、李光地、熊賜履;總共三個尚書,兩個大學士,康熙朝的重臣幾乎來全了。
康熙帝將奏報放下,喝了口茶問道:“知道你們幾個為什麼來嗎?”
沉默片刻,索額圖拱手道:“回聖上,可是六阿哥再傳捷報了?”
康熙一笑道:“捷報確也不假,但是朕找你們來,卻不是為了讓你來拍馬屁的。”說著把手中的奏報遞過去,“看看吧。”
索額圖將奏報接過,周圍的大臣都圍了過來,只見在白卷上接著一列列工整的字跡,陳廷敬一眼就看出了是胤祚的筆記,洋洋灑灑足有兩三千字,以六阿哥那憊懶的性子,能寫這麼多字,倒也稀奇。
眾臣讀了許久,一開始看到大戰告捷,臉上都露出欣喜表情,但是越往後讀,表情越怪,到最後都表情各異。
索額圖低頭思量,陳廷敬眉頭緊皺,李光地暗暗搖頭,馬齊有些詫異,熊賜履則是表情淡然。
“怎麼樣,列為愛卿有什麼看法?都說說。”康熙帝平靜的道。
李光地當先道:“皇上,六阿哥這篇奏報,看似在講軍務,實則是在向聖上進言啊!以戰事大捷,來闡述火器之利;以對待三山屯百姓的政令,來闡述各民族分居之弊;以敵軍之暴行,來勸諫陛下征討李朝,永絕後患。”
康熙帝點點頭:“不錯。朕也看出來,胤祚跟著納蘭明珠,確實長進了不少,這話也學會拐著彎的說了。”
馬齊這時開口道:“殿下,別的事情臣不好說,但推行火器一事,臣認為勢在必行。”
陳廷敬也道:“不錯,現我大清定鼎天下不久,周圍強敵四顧,正是需要擴軍備武之時。而此戰將火器之威盡顯,臣以為應儘早將此等火器發揚開來,廣泛裝備于軍中,並對六阿哥及其火器廠予以賞賜,以示皇恩。”
“臣複議。”其餘的幾個大臣也拱手道。索額圖嘴巴張了張,卻也沒開口。
康熙道:“朕也正有此意!馬齊,趕明你調一批神機營的工匠去齊齊哈爾。”
“臣遵旨。”
索額圖這時開口道:“皇上,臣以為六阿哥對鮮族百姓的處置恰到好處,但是其所言的民族融合,以及各民族平等、雜居等辦法,就有些難以實現了……為穩定關外局勢,不如先將鮮族人遷出,這樣,既能維持穩定,又能化解當地百姓之間的仇恨。”
馬齊連忙道:“臣也是這個意思。”他是索額圖提拔上來的,而且又都是滿臣,在這個問題上,自然站在一起。
陳廷敬他們雖然不敢苟同,但奈何這個問題太過敏感,以自己漢臣的身份,不敢胡亂插嘴。
“索額圖言之有理,民族問題,茲事體大,不可隨意決定,”康熙摁了摁太陽穴,“明天上朝再議議吧。”
“嗻。”大臣們齊聲應道,索額圖眼底閃過一絲驚疑不定之色,然後很好的就被掩飾下去了。
“關於戰後如何處置李朝,各位愛卿有何看法啊?”康熙帝又問道。
李光地開口道:“征討李朝一事,臣認為可行,一則圖門江以北,朝軍折損頗多,實力衰弱。二則我軍大勝,正可攜兵鋒鼎盛之勢南下,且此次大戰,乃是李朝人挑起,師出有名。三則,朝軍在我大清境內,諸多暴行,不加以嚴懲,有損我天朝威嚴。”
還是年紀太輕,心直口快,不懂聖上心裡想的什麼,陳廷敬看了李光地一眼,心底嘆口氣。
“皇上,臣認為不妥,李朝乃是我朝開國之時就定下的不徵之國,且對其寬大處理,也能讓其他藩國認識我大清的胸懷。”索額圖道。
早在明太祖時期,就將李朝等周邊國家確立為不徵之國,清承明制,李朝又是最早歸順大清的藩國,自然也成了大清的不徵之國。
索額圖說得雖然全是廢話,但是陳廷敬還是不得不拱手道:“臣附議。”
李光地疑惑的看著陳廷敬,片刻,也明白了他的意思,現在朝廷最大的敵人,至少康熙心中最大的敵人就是葛爾丹,在剿滅葛爾丹之前,周邊各國應盡力安撫,以免徒耗國力。
熊賜履、馬齊等人也拱手道:“臣附議。”
“既然如此,索額圖,朕命你為正使,胤祚為副使,並調吉林將軍手下五千八旗兵馬,前往李朝與其商定停戰事宜。”康熙威嚴的道。
“臣遵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