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韻隨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一章 雞湯,經濟大清,筆韻隨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黑風口駐紮一夜後,車隊來到松花江畔,以往渡江均需坐渡船方可,而今河面上已經修築起了一座寬闊石橋,足可讓四馬並校
橋下橋洞頗高,往來船隻可在其中安然穿過不受影響。
車隊緩緩從橋上穿過,省去了不少時間。
河畔另一側,巴海已經帶著齊齊哈爾侍立等待了,關外八旗軍本就精悍,經過了幾次大戰生死洗禮之後,就越發像虎狼之師。
胤祚過河之後,巴海打馬前來,跪在地上道:“末將巴海,參見王爺。”
胤祚笑著讓他平身,問道:“為何只來了這些人?”齊齊哈爾軍共五千餘人,以往巴海來迎接他,都是帶至少三四千的,而今只有不到一千騎兵,故有此一問。
巴海面露尷尬之色道:“稟王爺,與葛爾丹一戰,我部減員甚多,算上死傷退役的,現在齊齊哈爾軍已經不足兩千之數。”
胤祚吃了一驚,巴海繼續道:“王爺放心,末將已從關外八旗中抽調人手,不日便可補足兵員。”
胤祚點零頭,又與巴海交流了下這段時間齊齊哈爾的變化,直至黃昏時分,車隊才過橋完畢,車隊由齊齊哈爾騎兵護航浩浩蕩蕩往城中開赴。
一路上道路兩旁皆是無邊無際的農田村社。
當初齊齊哈爾為了迎接山東難民,修建了大量的屋舍農田,都是排列的整整齊齊,放眼望去,鱗次櫛比。
此時正值黃昏時分,家家戶戶燃起炊煙,農田阡陌中有嬉笑的孩童和微笑的老者,還有荷鋤而歸的農戶,農田中的玉米已經長得一人高,青綠的麥在晚風輕撫下蕩起陣陣麥浪。
這樣一幅景色胤祚怎麼都看不夠。
同樣看的出身的還有車隊中的工匠、傳教士、梅文鼎祖孫、
“爺爺,齊齊哈爾為什麼有這麼多農田?他們比關內還富裕嗎?”梅瑴成挑開馬車簾子,半個身子都湊了出去,聲音從車外傳來。
“額……這個……”梅文鼎一時語塞,他的印象中關外應是一片不毛之地,荒野千里才是它該有的樣子,眼前景象,讓他甚至以為自己就在直隸,不,甚至比直隸看起來還要富庶,簡直如蘇杭一般。
“這是因為殿下治理的當吧。”梅文鼎不確定的道。
梅瑴成又問:“爺爺,他們為什麼現在才生火做飯,這麼晚吃飯不餓嗎?”
梅文鼎不知如何回答,趕車的壤:“這位公子,齊齊哈爾與大清別處不同,這裡的百姓一吃三頓飯的,早中晚各一頓,故而晚飯比別處做的晚些。”
梅瑴成哦了一聲。
梅文鼎心中卻有些震驚,哪怕是有魚米之鄉稱謂的蘇杭之地,百姓也不會一吃三頓飯的吧,百姓存些糧食極為不易,怎可過的如此豪奢,萬一遇上災年當如何?
從松花江畔走到齊齊哈爾城,哪怕是快馬也要跑上一時間,現在他們車隊行進速度不快,今晚是到不了了,好在他們一路上風餐露宿的慣了,倒也沒什麼。
車隊選了快遠離農田的山坡安營紮寨,生火做飯。
梅瑴成肚子已經咕咕叫了,他目不轉睛的看著爺爺從包裡掏出一個饢餅,然後放在篝火旁炙烤,這是他們途徑寧古塔時買下的,居然放了這麼久還沒有損壞,用火烤熱這味道還很不錯,確是出行的絕佳乾糧。
饢餅終於烤好,梅文鼎吹著氣,將之撕下一塊遞給自己的孫子,孫子顧不上燙,大口吃了起來。
此時營寨外面傳來一陣騷動,夾雜著許多百姓哀求的聲音。
梅文鼎嘆了口氣,估計又是哪個軍士糟蹋了農家女兒,或是哪裡的惡霸侵佔農田,這種事大清遍地都是,齊齊哈爾自然也概莫能外。
營寨外的哀求聲持續了好久,方才漸漸消散,梅文鼎皺著眉頭,吃完饢餅後想回帳篷休息。
冷不丁看見撫遠大將軍王提著一個瓦罐走了過來。
“勿庵先生,喝口雞湯再休息不遲。”胤祚遠遠的喊著。
聽到雞湯二字,梅瑴成悄悄嚥了口口水。
“雞湯?”梅文鼎眉頭皺的更深。
胤祚走到近前,將瓦罐蓋子拿下,將雞湯倒在了蓋子中道:“這個……你們還有空碗沒?”
梅文鼎沒有回話,而是皺著眉頭看那雞湯,那瓦罐做工粗糙,顯然不是胤祚之物,而他們車隊一路奔波勞頓,哪來的雞。
若是去買的就更沒可能,民間母雞都要留著下蛋,公雞要留著打鳴,是一家的重要財產,輕易不會售賣。
再想到之前營寨周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