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章 守城之激戰序幕,額是蔣門神,章魚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提前躲避了,但是石頭砸碎城頭的青磚,濺起的小石塊,磚塊四散飛舞,照樣打傷了幾十個士兵。
投石機最大的毛病就是發射太慢,需要幾十個士兵操作,一個時辰才發射了五輪,雖然對城頭進行打擊,北城的城樓被擊倒,實際上對渤海軍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傷亡,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震懾。
看著遼國投石機不端的發射,渤海軍只能像縮頭烏龜一樣的躲避,這對士氣產生極大的打擊。可這也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只能迎接下一輪的進攻。
幸虧蔣忠提前留了個心眼,城頭的五十個投石機早就做了防護,並沒有推到最前面,要不然在遼軍遠端打擊下,早就被擊碎了,儘管如此還是有十架投石機被擊碎。
“進攻!”
隨著蕭韓家奴的一聲令下,遼軍從四面開始發起進攻,第一輪的進攻就投入了六萬士兵,從四面發起進攻。遼軍猶如螞蟻一般衝上前去,速度推進極快,很快就到了距離城牆三百步的位置,這也是城頭上投石機打擊的範圍。
看著漫山遍野的遼軍,蔣忠實在是搞不清楚為什麼遼軍會從四面同時發起進攻,這樣分兵在攻城的時候,顯然不是一個好的戰術,當然這和遼國兵員充足有直接關係,也說明了遼軍壓根沒有把渤海軍放在眼裡。
遼軍進入攻擊氛圍的時候,蔣忠並沒有立刻下令進攻,他在等,只有攻城裝置進入打擊範圍,才開始打擊。擊毀遼軍的攻城器械,比打擊士兵有意義。
首當其衝的是高約12米、寬6米、長8米的臨衝呂公車,這是一種安有八個車輪、高五層的攻城塔。最下層是推動車前進計程車兵,其它四層裝載攻城的弓弩手,是為了壓制城牆上渤海軍的弓弩手,要知道冷兵器時代給士兵帶來最大傷害的就是弓弩。
城牆上守城計程車兵居高臨下,弓箭拋射,箭矢勢大力沉,會給攻城士兵造成巨大的傷亡,只有臨衝呂公車這種巨大的攻城塔上門的弓弩手才能夠有效地壓制城牆上守城的弓弩手,雙方對射,可以有效地保護攻城士兵的衝刺。衝車利用自身的高度,從車中直接向城內射擊,也可用來接近城牆,破壞女牆(垛牆),直接攻打城牆上的守敵。
在偌大的戰場上,龐大的臨衝呂公車看起來目標豈是很小,擊中的機率也很小,除非有大量的投石車密集打擊,否則成效很小。
蔣忠看到臨衝呂公車的出現,依舊沒有下令士兵開始打擊,而是命令士兵對準渡濠車,這玩意就像是一家移動的橋一樣,一旦進入護城河邊上,頓時就可以成為一座浮橋,讓士兵度過護城河。
“打!對準渡濠車狠狠地打。”
隨著蔣忠的一聲令下,城頭的投石機開始發動,一個個的投石朝護城河邊上的渡濠車打去。由於只有兩百步的距離,打擊準星還是很高的。只是由於投石太小,擊中之後壓根不能破壞渡濠車,至少要打擊三次以上才能夠徹底摧毀,這就給渤海軍帶來很大的難度。
由於戰鬥打響了,遼軍就迅速推出數百輛小的投石車,不斷地向前推進,一直到達兩百步左右的護城河邊上,才開始發起進攻。這種小投石車個頭很小,下面有輪子,移動速度很快,就是投射的石頭小,距離近,只適合和敵人對射,壓根不適合遠端破壞性打擊。
投石車的互相對射,渤海軍就吃苦頭了,本來就剩下四十個投石車了,在擊潰十幾個渡濠車,二十幾架投石車之後就幾乎全部被擊碎了,剩下的五架投石車,只能暫時拆卸下來,留著後面用。
城牆上沒有了投石車,遼軍進攻的勢頭就猛了起來,數百輛渡濠車來到護城河邊上搭橋,遼國士兵順著橋就度過了護城河,架著雲梯朝城牆跑去。
“射,發射。”隨著蔣忠的一聲令下,早就憋了很久的渤海軍終於開始發威,這些弓弩手對準城下的遼軍展開了瘋狂的射殺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