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四章 蔡京離京,風起大宋,魔冥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然不見了,這樣一來,張商英當首相就變成了天命所歸了,趙佶一看這情況,頓時也放下心來,大書“商霖”二字送給他以作嘉獎。
開封府的政治風雨太高太遠,此時的三家村裡,四個少年和四五個大人正坐在一起聽著另外一個少年說著話。
“這種記賬方式就叫做複式記賬,借是增加,貸是減少,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規定會計科目,這樣一來,記賬就很簡單明瞭,查證也要方便的多。”姜德放下粉筆後說道“說的比較快,大家記住了嗎?”
只看到三個員外中王明若有所思,張、湯二人則是有些暈暈的樣子,岳飛是興奮的連連點頭,周同緊皺眉頭,三個熊孩子則是幾乎要睡著了,看的姜德是微微搖頭。倒是三個員外特地帶來的三個記賬先生,是如獲至寶,沒看到寫的筆記都已經堆了厚厚的一疊了,比岳飛記得還多,幾乎都把自己淹沒了。
“姜小郎君,我聽你說的方法,和我們現在的龍門賬很相似啊,不過你說的阿拉伯數字倒是比我們的漢字簡單的多,但就是太簡單了,容易塗改,所以就和你說的一樣,我們如果使用這種方法,依舊要用漢字記賬,但我們的龍門賬是四腳賬,比你這種複式記賬要複雜的多。”王明摸著鬍子說道。
中國其實對會計制度的建設從古代就一直在發展,從周朝的古書中就有很多對會計思想的討論,蔡京舉出的“唯王不會”也是其中之一,在唐朝,更是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本官方的財會著作元和國計薄,到了宋代,由於對經濟的重視和宋朝本身經濟體量的增加,以“量入為出”為基本經濟思想形成了一系列的財會著作,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會計錄,當然,這本書這樣有名的原因之一是他的作者便是三蘇之一的蘇轍,而這個三蘇之一的蘇轍到現在還沒去世,而是在許州養老。
姜德點點頭說道“沒錯,其實龍門賬也是複式記賬的一種,只是過於複雜,其實無論是龍門賬還是複式記賬法,說白了都是想出了一種平衡方式,只是我們現在的龍門賬的平衡方法過於複雜,難以核查,而我說的這個複式記賬法,更加方便複合,不行的話,王員外可以試試看。”
王明回頭看向一個40多歲的賬房先生問道“葉先生,你怎麼看?”
葉敏是王明請的賬房先生,他一邊整理筆記一邊對王明說道“據我的經驗來看,姜小郎君說的話是有些道理的,但實際到底如何,還需要時間來考驗啊,畢竟我們這龍門賬可是用了幾十年了,如果從三角賬來說,都已經幾百年了,而姜小郎君說的複式記賬,可是從來沒有人用過啊。”
姜德一揮手,走下來說道“那就試試看嘛,我敢保證你會喜歡這樣的記賬方法的。”
姜德對複式記賬還是很有信心的,畢竟這可是在東西文明交匯後最為接受的一種記賬方法,自然是有其的可道之處了。
張達站起來說道“大哥忒是不爽利,那個,慶先生,我們這邊以後的賬本就按照姜小郎君說的辦了,你以後要多多請教,別抹不開面子啊,向姜小郎君請教可是一點也不丟人。”
慶先生站起來笑道“這是自然,達者為師,我聽姜小郎君一席話,就知道姜小郎君在這會計之學上,早已超越我等了。”
周同哼道“不要再誇這小子了,否則非得上天不可!”
姜德吞了吞舌頭,走過去推了推王貴等三人說道“醒醒,下課了!”
王貴啊的一聲站了起來,恍恍惚惚的看了看四周問道“怎麼了?開飯了嗎?”
王明捂住臉哀嘆道“孽畜啊!!”說完就又要打王貴,連忙被張、湯二人攔下了,張達叫著“大哥,打什麼?我們兩個的孽子還沒起來呢!”
姜德不管這群人,走到岳飛身邊問道“岳飛,你怎麼樣?聽得懂嗎?”
岳飛點點頭說道“姜大哥,你懂得真多。”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四個少年開始叫姜德大哥了起來。
姜德哈哈的笑道“那是當然了,我比你大嘛你真的聽得懂?”
岳飛嗯了一聲說道“對啊,我覺得還挺簡單的。”
姜德看了看七歲的岳飛,嘆了口氣,回想起自己當年學這些東西的時候都已經快十八了吧,那個時候學的還是暈頭轉向的呢,看來岳飛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天才,在其他方面也有極高的天賦啊。
岳飛的眼睛發亮的問道“那個姜大哥,我是不是學會了這個,也可以去做賬房先生了?”
姜德連忙拉住岳飛說道“別介啊,你去當什麼賬房先生啊?你很缺錢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