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得翻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章 楊復恭的私心,唐末昭宗,懶得翻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李曄奮鬥的時候,裴樞剛剛走進梓州城。
這兒是東川節度的治所,只是節度使顧彥郎正在外帶兵,主持的人就成了楊復恭。
“裴公,長安那邊可還安穩?”楊復恭冷冰冰的問道。
自從來到東川,他就成了名副其實的“聾子”。
長安城的訊息雖然頻頻傳來,但內容都是無關緊要的,根本就不要想從中看出什麼虛實。
而更讓楊復恭焦急的是,埋伏在長安的線全斷了,甚至連楊守德都沒有隻言片語傳來。
不出預料的話,他的處境一定很糟糕。
“李曄,某還真是看你了!”楊復恭暗暗的罵了一句。
到了這步田地,他也知道自己上了大當。
偏偏這個虧還得硬嚥下去,否則就是田令孜回朝的結果。
真走到那一步,楊家就全完了。
看楊復恭的表情轉換不定,裴樞也猜到他在想什麼,輕笑道:“託楊公的福,長安周邊一切安好。某臨來時,聖人還再三囑託,企盼楊公早日回去主持大局。”
對這些話,楊復恭是一個字都不相信,他擺了一下手道:“聖上抬舉了,老奴年事已高,辦完這趟差事就該告老退位,絕不會戀棧不去的。”
裴樞連忙道:“不可,如今隴右吐蕃陷入內亂,李茂貞外患已除,正逐步調兵向東。韓建等人也積極響應,甚至還派人試探長安虛實。
形勢如此緊迫,正需要楊公振臂一呼,領神策子弟滅強敵於長安城下,豈可以年老為由,舍聖人於當下。”
楊復恭微微一曬,道:“朝中張濬最是知兵,由他統帥神策軍必然下一統。”
裴樞搖頭道:“楊公豈會不知,張濬此人志大才疏,雖號稱知兵善戰卻實無一用。楊公出外時,聖人讓張濬負責京城巡警,結果此人尸位素餐,全無一用。神策子弟與巡警吵鬧,幾成水火之勢。某來之前,聖人還在調停當中,現在也不知道情況如何呢!”
看對方的神色恓惶,楊復恭斷定這不是假話,當即道:“慈白面書生最喜歡大話,卻又辦不來實事,正是辜負了大家的栽培。”
“呵呵呵。”裴樞跟著乾笑了兩聲。
細算起來,他也屬於白面書生之流,當然不可能隨聲附和。
楊復恭一擺手,不屑的道:“得了,你也不用在這裡尷尬,把錢糧交上來就回去交差吧!”
裴樞遲疑了一陣,從衣袖中掏出一張單子,心翼翼的道:“楊公,這是此次運來的錢糧。”
“嗯!”楊復恭漫不經心接來一看,立刻覺得心中怒火翻湧,當即吼叫道:“裴樞,此次運來的糧草為何只有4成?”
臨出發前,他把能調動的糧食、錢財席捲一空,就是防止被人掐住脖子。
可幾個月的消耗下來,那些糧草已經消耗大半,如果再得不到補充,恐怕駐紮山南的神策軍就要斷糧了。
到那個時候,神策軍不發生譁變才怪。
裴樞看了他一眼,哆哆嗦嗦的道:“楊公莫要發火,本來聖上是要全部撥付的。但長安至今滴雨不下,收上來的那點夏稅全都補窟窿了。無奈之下,只得找樞密二公商議,才從內庫中借調了一些出來,不然連這點錢糧都沒櫻”
“啪!”
楊復恭狠狠一拍桌子吼道:“你們是豬腦子嗎?如果大軍沒有吃的,必定會發生譁變,一旦他們衝擊長安,必然會引來一場殺戮。典時,你們便是有金山銀山,也不見得能保住性命!”
裴樞一臉委屈的道:“楊公,不是某等敷衍,實在是長安遭逢大災,朝廷實在撥不出錢糧啊!”
楊復恭面無表情的道:“收取錢糧是宰相們的事,與咱家沒有一點相干。如果杜讓能辦不到,就讓他告老還鄉,另換一個賢能之人。”
裴樞苦笑道:“楊公有所不知,杜相已經辭職數次,但都被聖上否決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大災之年誰還能籌措糧食,如今長安米價是千文一斗,某些地方已經是人相食了。”
楊復恭的表情依舊木然,他知道裴樞並沒有假話,但是餓死多少人跟他有什麼關係。
當務之急是養活神策軍的人,否則他都得走黃泉路。
“你給咱家一個準信,這錢糧到底能不能湊上來。”
裴樞想了好一陣子,苦著臉道:“楊公,湊齊糧草也難也不難。對某來就是難於登,畢竟內庫被樞密使把控,沒有他們點頭,朝廷也調不出一粒米來。
但要楊公出馬,事情就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