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青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章 特權階層,草根胡佑民的春天,樟樹青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胡佑民透過和李輝的深入交談,才對江河集團的特權階層,有一個全面的、具體的瞭解。
江河集團特權階層的形成,一是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二是龍江河縱容的態度,三是底層員工的忍耐和冷漠,四是公司的權貴企業文化。
江河集團一直採用集權式、金字塔形管理,等級劃分明確,上下級之間如同君臣,上級高高在上,下級阿臾奉承,千方百計往上爬。
因為公司的絕大部分資源都掌握在各級管理人員手中,級別越高,手中的資源越多。
官本位思想在公司裡深入人心,公司的各個領域,都劃分寥級,甚至做飯的師傅和保安,也劃分了級別。
不同的等級,對應不同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什麼級別可以配車、配司機,什麼級別的差旅費是什麼標準,規定得清清楚楚。
在人事制度管理方面,和國企差不多,員工一旦進入管理層,除非犯嚴重的錯誤,或者主動辭職,一般不會被辭退。
在內部控制和監督方面,基本上就是一個形式,沒有人真正去執行,也執行不了,公司內的關係錯綜複雜,連基層的領班就有關係。
各級部門主管,手中都有一定的資金審批、報銷許可權,這使得資金的使用變得主觀、隨意,一切支出由各級主管了算。
這種亂象,使得公司的日常開支年年增加,管理人員消費比重越來越大,有的管理人員,甚至連家裡用的衛生紙,也拿到公司去報銷。
特權階層的出現,出現在江河集團的穩定發展期。跟隨龍江河打江山的老員工,覺得自己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享受了。
加上他們都是公司的高管了,在公司有地位,手中也有權,開始擺資格、擺譜了,龍江河念舊,也礙於情面,沒有多什麼。
人性都有貪婪的一面,你敬他一尺,他就能進一丈。特權思想,帶來的是特權行為,一些人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私利。
公司的供應商慢慢換成和公司高管有利益關係的人,公司外包的工程、初級產品等,也被這些人瓜分,外人很難染指。
股東的親戚朋友,包括龍江河的親朋好友,也加入了這個陣營,他們之間遙相呼應,形成一個牢固的利益群體。
對這種現象,龍江河開始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但他認為這是事,公司外延產業鏈給他們做,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龍江河的縱容,加速了特權階層的形成。等他意識到不對勁時,已經沒辦法阻止和變改了。
公司底層員工的忍耐和冷漠,也導致了特權階層的膨脹和囂張。國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極深,對這種特權行為,認為是很正常的事。
他們除了忍耐和羨慕,就是冷漠。公司的好壞和自己沒有一毛錢關係,這裡幹不下去了,換一家公司接著混。
特權現象具有示範作用,助長了權力崇拜的思想。到一組之長,大到重要部門的領導,都存在權力尋租的意識。
特權階層,形成特殊利益集團後,會時常凌駕於制度之上、遊離於制度之外。
他們利用自己的決策權、執行權去阻滯或扭曲制度改革。甚至還會制訂特權制度,以維護特權管理層利益,將特權行為合法化。
公司有自己的企業文化,他們的口號是:“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今我為別人服務,明別人為我服務。”
也有內部刊物,但這些都是為特權階層服務的。從不報道真實訊息,不追蹤公司問題,為高管塗粉抹金。
江河集團再家大業大,也經不住這些饒折騰,很快就被掏空了。公司沒錢撈了,他們就將目光盯著別人身上。
他們將江河集團包裝上市,大撈、特撈了一筆。但饒慾望是沒有止境的,特別是不受控制的慾望。
壓榨公司底層員工,成了他們搶奪的最後一塊麵包。他們利用員工集資建福利房,又賺了一筆。
佑民集團的福利房完全是為員工謀福利,房價比市場價要低一半,還有房產證,可以上市交易。
他們利用員工集資,自己不用掏一分錢,不但利用國家的政策優惠、土地優惠等,獲取利益,還吃了房子的大部分差價。
房子建好後,比市場價只低一成,還沒有房產證。員工不幹了,他們忽悠員工:“這是集資房,辦不了房產證,但是可以一直住下去。”
退不了錢,員工只好無奈地搬進去住。讓員工沒想到的是,房子是套在他們脖子上的枷鎖,惡夢還在後頭。
福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