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章 化虛經,無盡之砂界,和風三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不想學啊?”

吳有道過去伸手接過書,見是自己以前的學語文課本。不禁:“要學!要學!”

老道士:“你背誦的化虛經,就是這門功夫的基礎。等你感覺到第一部分達到標準了,過來找我,我再教給你竅門。”

老道士心裡得意的想:有了這個誘餌,不怕你不努力。根據祖師的的記載,化虛經是一個很高明的功法,修行道最高階段,可以達到長生不死,可以跨越空間,可以一身化萬物,孫悟空七十二變都不值一提。

化虛經的最高成就,在總綱裡用五句話表達出來。第一句出生命的來源:

道之委也,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生而萬物所以塞也。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由虛無中衍化出來個體意識,個體意識中衍化出來個體的生命元氣,個體生命元氣進一步衍化,就形成生命個體。對於生命元氣形成生命個體的過程,也有是五蘊和合的過程。生命個體形成以後,各種生命相互之間也產生隔閡,難以溝通。比如講中國人和外國人之間,黑人和白人之間,男人和女人之間等等。

化虛經在開始的總綱裡第二句出生命的去向:

道之用也,形化氣,氣化神,神化虛,虛明而萬物所以通也。我們的生命迴歸過程,是嬰而幼,幼而少,少而壯,壯而老,老而死這樣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被認為是自然的過程。萬物起源於道,萬物迴歸於道。不過,這樣的迴歸過程,是普通饒,是世俗的迴歸過程。

修行人不去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對生命本質的研究上。他們的研究不依靠科學儀器,只依靠自己的心裡對生命的感悟。對道的衍化進行回溯推理,認識到生命的迴歸,最後都歸於虛無。所有的靈魂都是來源於純粹的意識。純粹的意識所存在的地方,是虛無。在虛無,各種意識不分彼此,沒有語言的差別,沒有膚色性別的差別。也就是,沒有自我意識的存在。

沒有自我意識,那不就是死了嗎?

對於普通人而言,就是等於死了。對於修行者而言,生命還在。因為在虛無之境,雖然表面看起來我們自己的獨立的自我意識沒有了,其實自我意識的核心,最純粹的部分還存在。

這一點,就好像傳中死後喝過孟婆湯一樣。靈魂還在,記憶沒有了,但是還會留下一些東西,這些東西被認為是習慣。習慣對新生命影響很大。

修道者透過生命迴圈的研究,看到保留身體和自我意識的希望。畢竟,生活經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於是,他們透過修行,主動的進行生命的迴歸過程。這就是化虛經總綱裡第三句:

是以窮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虛實相通,是謂大同。得知萬物創造化育的淵源,忘卻自己的身體存在,專心培養自身生命元氣,繼而忘卻自身生命元氣,專心滋養自己的意識,最後連自己的意識也忘卻了,專注培養自己的虛無意境。最後虛無意境和身體同時存在,二者之間相通,就是通常所的大同狀態。

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就是修道者的修行方法。在修道者具體的修行中,有更加詳細的指南。其中以《坐忘論》最為有名。裡面給出了達到大同的標準,即:“內不覺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與道冥一,萬慮皆遣”。並將修行分成七階:信敬、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得道。

這種大同狀態,在精神上實現了內不覺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與道冥一,萬慮皆遣,那麼在身體上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景呢?這就是化虛經在總綱裡第四句:

藏之為元精,用之為萬靈,含之為太一,放之為太清。是以坎離消長於一身,風雲發洩於七竅,真氣薰蒸而時無寒暑,純陽流注而民無死生,是謂神化之道者也。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弄個世界出來怎麼辦

夜羅郎

鍊金國度

華麗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