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命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三章 軍民情深,夜虎,犇命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把部隊的訓練當成了一項平時難以見到的文娛活動了。
出過早操吃過飯,各班班長張彪便被叫去參加會議了。雖然各部已經集結完畢,但這好幾萬人的隊伍怎麼進行演習,演習分幾個階段,各部如何部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還需要上上下下各單位的通力合作。
其實在部隊裡呆得久了,對軍事瞭解深入之後,種緯就已經得出了一個結論。凡是軍迷,迷的都是戰場那短短几天,甚至幾十天內分出的勝負,迷的是某位將軍所謂力挽狂瀾的壯舉;但實際上軍隊真正見功夫的,是部隊在上戰場之前的諸般事無鉅細的工作。
比如從軍人角度來說,平時的訓練水平如何?各部配合情況與效果?各兵種之間是否已經形成了默契?各種軍事技能是否出色?新技術新裝備解讀的如何?使用效能如何?各種裝備、物料、人力調配是否得當,能否發揮較好的運作效率?參謀人員對官兵真實戰鬥力是否認識深刻?對演習目標是否做到心裡有數,各種人員情況、天氣情況下的情況預案是否清楚明白?對敵方戰術戰略的判斷是否準確?
最後的最後,才是戰場決勝中能否以自己的優勢打擊敵方的劣勢,並最終形成優勢,然後再將優勢保持到最後,轉化為勝勢。而這最後一部分的內容,往往只佔到整個戰役演習籌劃的十分之一還不到的內容。
所以說,評價一個人對軍事和戰爭的認識是否深刻,不是這個人能否將若干個戰例講得神乎其神,是否能講得天花亂墜,或者將某種稀少得幾乎沒人用的武器槍枝能否講得頭頭是道。而是這個人是否真正對某場進攻或防守戰役有著宏觀的理解,能夠真正建立起大局意識,充分調動己方一切可供調動的資源,與對方進行資源的比拼和消耗。並且能夠在敵方的各種騙局和詭譎伎倆下不犯錯誤,並且始終保持自己一方的優勢地位,這才是真正的軍事專家該擁有的能力。
像老犇曾有位同事也是軍迷,某一天突然抱怨中國為什麼還不打仗,如果打仗的話他一定要上前線。老犇暗暗驚訝很久以來也沒發現他身上有鐵血精神,怎麼突然這麼說。一問之下才知道,這位老兄說他狙用得好。
這下老犇更奇了,平民百姓能把狙練好的可能性太低了,便問他是不是當過兵。結果這位老兄的回答讓老犇不由吐血三升,他居然是用電腦cs練的狙。
接下來老犇就把這位老兄給貶了一通:你知道狙擊手的標準負重是多少?你知道狙擊手有哪些隨身裝備?你知道狙擊步槍的後坐力有多大?兄弟你別說全副裝備,僅扛著一支八五狙跑上四百米,就你那抽慣了煙的小肺葉子,能不咳出夫妻肺片就算我輸。更別說,還想拿著狙擊步槍玩跳狙,那玩藝站著放一槍就能給你坐一跟頭。連打十槍第二天肩膀不疼,就算你牛x!
所以說,軍迷永遠是發燒友級別的,保衛國家還是要靠專業軍人來幹。指望軍迷保家衛國,那還不等於相信馬x的守婦道一般不靠譜。軍迷還是老老實實的上班工作,該上稅上稅,該消費消費,閒時多關注和訂閱老犇的就行了。扯遠了,打住!
張彪走了,臨走特別關注讓種緯帶領全班戰友幫房東宗奶奶家裡乾點活兒。具體幹什麼,種緯說了算。
乾點什麼呢?其實種緯也不知道。他只是從老電影裡邊知道,老八路到村民家除了挑水就是掃院子了。既然軍民關係是傳統,這些傳統的活計也肯定是該乾的。
想到這裡,種緯招集全班其他的八個兵,開始給宗奶奶收拾院子。開始種緯以為這點活兒沒什麼,但真幹起來才發現,活是幹不完的。
比如想掃院子吧,宗奶奶家的那幾只雞就夠搗亂的,前腳剛掃完,後腳它們又把地刨得亂七八糟的。等多弄了點樹枝給圍了個雞窩,又覺得院子裡種的絲瓜和豆角那塊太亂了,於是又把那兒的地給平了平。完事兒又覺得牆根下的各種雜物太多太亂,好歹一清又是半個小時過去了。等好不容易把院子清出點樣兒來了,張彪也回來了。
種緯跟班長張彪和其他戰友一商量,得,還是細水長流吧,畢竟正事兒要緊。
正事兒是什麼?熟悉這一地區的地理環境,風土地人情,熟悉這兒的氣候和水平。至於完整的作戰計劃,現在上邊的導演部還在協調之中,等具體作戰任務下達,恐怕還要一週左右的時間。這個時間段內,特警團正好藉機在駐地周邊搞一些小範圍的演習和拉練,率先熟悉周邊環境。等戰士們的身體和情緒都調整得差不多了,也就該拉上去開練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