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命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案破立功,夜虎,犇命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僅如此,在朝鮮期間,馬長坤還手把手的帶出來了一支技術過硬的專業槍械修造隊伍,為新中國的軍事工業培養了第一批基礎人才。
由於他修理槍械的速度最快,調校的槍支最精確也最好用,一些部隊的特等射手和優秀射手也紛紛來向他請教槍械、保養知識。不僅如此,見多識廣的他還被請到狙擊手培訓班上,為更多的人傳授槍械知識,講授射擊原理。很快,一個“槍王之王”帽子就戴到了他的頭上。
最讓人激動的是,一次志願軍打了個大勝仗,從美軍手裡繳獲了兩種誰也沒見過的武器,志願軍總部立刻調集能工巧匠來識別這兩件兵器。結果,別人誰認不出這兩件武器,馬長坤一眼就認出這種武器是美軍的反坦克炮巴祖卡。
不僅認了出來,馬長坤還很快繪製出了巴祖卡的結構圖,為後方仿製巴祖卡火箭筒立下了汗馬功勞。憑藉這一功勞,馬長坤立功受獎,在軍工系統內一時風光無限。
抗美援朝還未結束,馬長坤便作為軍工專家被派到了前蘇聯學習。歸國後便參加了五六式的設計工作,為我國軍事工業的起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但是到了六十年代,馬長坤的黑歷史被揭發了出來,原先的軍工專家一下子變成了“黑五類”。苦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十多年,直到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才算結束。而這時,已經快六十歲的馬長坤早就心灰意冷,他藉著單位改制的機會離開了四川,帶著一家人到本市定居。
由於一直忙於工作,馬長坤結婚比較晚,直到三十多歲時才有了一個兒子。後來他又因為歷史問題捱整,也讓家人跟著吃了不少瓜落,導致父子關係明顯疏遠。
等到他退休的時候,他的兒子也趕上了改革開放之後的第一波下崗潮,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相當的拮据。網就是這樣一個命運多舛的人,到了花甲之年還被自己的親兒子囚進地洞裡,被逼造槍過活,過著苟延殘喘的日子。
“這是絕對的牛人了!只可惜命不好,沒趕上好時候啊!”聽完李探長講述的馬長坤的經歷,高連長禁不住感嘆道。
聽了高連長的評論,國排長也禁不住點了點頭,不得不承認這位馬老先生的確是位牛人。不過轉念一想,他又忍不住問李探長道:“可是他把這支槍給我們,或者給我們的領導,就真的有用嗎?能救他一命?”
李探長想了想道:“未必能救得了他。但如果落到有心人手裡,肯定有幫助是一定的。”
“哦?怎麼說?”高連長開口問道。
“你們想啊!”李探長給他們兩人分析道:“馬長坤是被迫造槍的,如果不是他在槍上留下了自己以前的工號,我們又怎麼能憑一支毫無頭緒的槍找到他的身上?再者說,他在自己做的槍後膛上都做了手腳。目前我們已經找到了他做的三支手槍,其中一支就在和你們槍戰的時候打爆了,還把開槍的人當場打個半死。”
“打個半死?不是當場死的麼?”國勇超很意外得到了這個訊息。
“哦,這個忘了告訴你們。那個傢伙後來經過了驗屍,眼上那一槍只是重傷了他,是後來扔進泵房的那棵的彈片最終結果了他。不過這個跟結果無關了,後來我也就忘了告訴你們。”李探長解釋道。
“咱們繼續說啊!”李探長把話題拉回到馬長坤身上,繼續說道:“另外兩支起獲的槍沒打幾發,但已經看得出後膛離出問題也不遠了。網所以說,馬長坤用自己的辦法縮減了那兩支槍的壽命,算是對自己犯罪行為的一個彌補。再加上他的年齡,被子侄封到地洞裡受逼迫等等因素,法庭不會不考慮量刑的。如果是那樣的話,他恐怕頂多判個緩刑,甚至監視居住。”
“哦!這話說的,要不說人老奸馬老滑呢!”聽到李探長的解釋,國勇超口沒遮攔的老毛病又犯了。
聽到國勇超的話,李探長呵呵一笑道:“這也是沒辦法,被子侄這樣對待,還能堅持著活下來已經不簡單了。如果不是咱們發現了蛛絲馬跡,他就會被活活封在這個洞裡出不來,時間久了這不就是等於封在了活棺材裡嗎?死了也沒人知道。”
“那李探長,你看這支槍怎麼辦?”高連長問李探長道。
“我覺得,你們不妨遞上去,看看你們軍方的領導怎麼考慮這件事。而且我還覺得,這個老人恐怕對你們說不定還真有些用處呢!從一個外人的角度看,馬長坤的確挺可憐,一身好本事一輩子沒怎麼用上,真是可惜。如果這支槍能被某個大人物看上,咱們也算幫了他一把。”李探長說道:“回頭等其他領導問起來的時候,我這邊如實說就是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