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00章 臺前幕後,寒門禍害,餘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有結束,可待戰畢再論行賞!”郭樸心隨電轉,當即便是站出來回應道。
李春芳等官員聽到郭樸這個論調,亦是紛紛地跟著點頭。
隆慶從來都不是一個有決斷力的帝王,看著眾大臣都是這個意思,便是從善如流地道:“好,那便遲些再論功行賞!”
朱衡和汪柏卻是默默地交換一下眼色,對這個行賞反倒是憂心忡忡起來。
在這個充滿明槍暗箭的朝堂,哪怕原本是一件大好事,亦可能被對方攪得天翻地覆。不管是當年的張經,還是早些年的胡宗憲,他們的敗亡反倒是從立功開始。
隆慶看著外面的天色已經不早,便是輕輕地咳嗽了一聲。
陳洪當即便會意地宣佈道:“今日早朝到此為止,諸卿退朝!”
“臣等恭送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徐階等官員紛紛跪禮,恭送著隆慶帝離開道。
隆慶一改剛剛的萎靡不振,宛如生龍活虎般地站起來,然後匆匆離開這裡。他終於又是熬過這個無趣的早朝,卻是決定先回去補上一覺,然後找新寵美人遊玩。
隨著隆慶離開,眾官員紛紛從地上起來,然後三五成群地離開這座金鑾殿。只是吳時來等官員在離開之時,卻是故意瞥了一眼高拱。
在今天早朝的交鋒中,高拱可謂是完敗了。他本指責徐階巴結於先皇,結果事實證明,他才是那個巴結皇上而謀官之人。
雖然徐階和郭樸等人亦是透過青詞謀官,但人家可以說是遵循皇上的旨意,只是他高拱主動請入閣撰寫青詞分明是主動謀官了。
不過高拱終究不是犯下什麼滔天大罪,主要還是比較丟人而已,哪怕吳時來這幫科道言官亦不好因為高拱“謀官”從而上疏彈劾高拱。
高拱的臉色陰沉似水,以往都是會等著郭樸一起返回文淵閣,但這一次卻是恨不得即刻離開這裡般,卻是大步朝著殿外走去。
郭樸見狀,卻是深深地嘆了口氣。他卻是知道高拱這個人極好面子,而今被徐階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揭了這個短,對他恐怕影響極大。
卻是萬萬沒有想到,徐階早已經抓到高拱這個把柄,卻是直到今日才打出來,其隱忍功夫當真是無人能及。
徐階看著高拱離開的背影,嘴巴卻是不由得微微地上揚,卻是知道雖然山西方面不盡人意,但今天的收穫不小。
京城,籠罩數日的陰雲終於散開,一縷明媚的陽光透過層層的雲朵落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之中。
山西大捷的訊息在整個京城傳開,甚至《順天日報》亦是加刊了這一條喜訊。
六萬蒙古大軍進犯山西,結果卻被大明打得潰不成軍,俺答僅率三千餘部向上竄逃,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好訊息。
這個訊息的核心人物,自然是那位屢次創造奇蹟的林閣老。
雖然朝廷官場總說昔日的兵部尚書楊博是大明絕無僅有的帥才,只是在此次山西大捷的戰功面前,楊博卻是連給林晧然提鞋都不配。
正是如此,在山西捷報傳開之時,相關的話題當即榮登京城第一話題榜,而林晧然自是被大家所津津樂道。
城西八方茶館,由於這裡彙集著諸多訊息靈通之人,故而這裡經常成為京城訊息的發源地,很多熱門話題往往都是從這裡開始。
“大明終於出了一個好官了!”
“你這話不對,林青天的名頭是浪得虛名嗎?大明是出了一個有定國安邦之能的好官!”
“呵呵……李兄,這話亦是不對!林閣老何止是好官,他更是大明最有治國才能的相爺!”
……
在茶館中間的一張桌子中,四個鄉紳般模樣的中年男子正在那裡侃侃而談,毅然是一副盡知天下事般的模樣。
周圍的茶客自然早已經知道林晧然一手主導的山西戰役取得大捷,而今聽著這三人如此評價林晧然,亦是不由得紛紛點頭。
跟著其他閣臣不同,林晧然在地方就已經混得“林雷公”的好官名,而後到京城順天府衙更是贏得了“林青天”的稱號。
現如今,在見識到林晧然所掌握下的兵部將韃子打得落花流水,對林晧然自然是更具好感,亦是覺得他可能是當朝最合適治世的閣老。
正是這時,那個一直沉默不語的鄉紳顯得語出驚人地道:“最有治國才能的相爺?呵呵……你們怕是不知,林閣老恐怕是相位不保了!”
這話一出,不僅是同桌的三人臉上露出震驚之色,周圍的茶客宛如嗅到血腥味的鯊魚般,紛紛朝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