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6章 治國第一人,寒門禍害,餘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兒子亦多加照顧,反倒讓他更覺得自己就是楊俊民,算是走出了父親的陰影。
楊博其實不是第一次徵求兒子的意見,只是聽著他還是堅持留在戶部江浙司,亦是沒有繼續多勸,這終究是兒子所選的路。
他的心底亦是希望兒子能夠堅持,好將來將兒子運作到戶部尚書的位置上,便是進行打聽道:“他最近有什麼大動作?”
範千山一直在旁邊聆聽,知道這個“他”指的是何人,這時亦是好奇地望向了滿臉疲態的楊俊民。
“針對徵收欠糧一事,今日正堂定了一個初案,臨近下衙時分還讓我們進行了部議!”楊俊民猶豫了一下,便是老實地說道。
範千山如同孔明再世般,當即侃侃而談地道:“呵呵……楊公子,這徵收欠糧之事,戶部無非就是著令地方官員加強徵稅手段,但敢於逃稅又有幾個是善茬,亦是於事無補之舉。昔日的戶部尚書賈應春提出以稅收成績論地方官員升遷,倒是一個比較有效的策略,但這無疑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見一些效果。林若愚則是聰明的話,大抵會搬用此策!”
“範世叔,林正堂並沒有用搬用此策!”楊俊民聽著範千山的這個評論和猜測,臉色顯得肅然地搖頭道。
知子莫若父,楊博當即看出了一些端倪,便是正色地詢問道:“俊民,林若愚莫非拿出了什麼可行之策?”
“爹,是的!”楊俊民扭頭望向老爹,顯得鄭重地點頭道。
範千山看著楊俊民如此表態,卻是困惑地道:“咦?怎麼可能有可行之策?”
“爹,您請看!”楊俊民藉著職務之便抄錄了一份,本就打算給老爹過目,這個時候亦是從袖中取了出來,恭敬地遞了給楊博道。
楊博看著兒子如此煞費其事,便是鄭重地開啟紙張,藉著燭光認真地看了起來。
客廳的燭光熊熊地燃燒,時而受到夜風的吹拂搖曳一下,時而發出輕微的噼啪的聲響,只是這裡卻安靜異常。
管家原本想要進來通稟有客來訪,只是見到自家老爺如此罕見地專注於一事,則是選擇站在外面,卻不敢進來打擾。
楊俊民在旁邊坐了下來,想著部議之時的驚歎之聲,看著一張張目瞪口呆的臉,現在還是感覺到事情有些不真實。
範千山伸長了脖子,特別是看著楊博臉色越來越凝重,更加好奇那張紙上的內容。只是他始終不明白,這個困惑上千年的財政難題,那個小子能拿出什麼良策。
過了好一會,楊博的目光終於離開紙張,卻是抬起頭望向那輪已經爬上院牆的圓月,如同從喉嚨深處發出的感慨道:“此策一出,論今天下治國第一人,怕是非林文魁莫屬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