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79章 籌謀,寒門禍害,餘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本子迅速地看到了數額的變化,不由得蹙起眉頭道:“這嘉靖元年的邊餉是五十九萬,到嘉靖二十八年竟然增至二百二十一萬兩,這又是為何?”
“每逢邊事吃緊,邊軍總是喜歡增員,而嘉靖二十八年便有一次大增員!邊軍的將領都是世襲的,他們看到了吃空餉的財源後,這些年一直設法向朝廷虛增兵員,到現在每年的支出是二百六十三萬兩,官軍月糧二百六十二萬石!”楊富田已然是早有準備,當即一本正經地解釋道。
林晧然的眉頭蹙起,臉上亦是出現了凝重之色。
他看著這些年不斷增加的兵餉投入,當即意識到這裡面的問題並不簡單,甚至早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鏈。
軍隊終究不是產業,一個產業的總額逐年上升無疑是健康的,但軍隊的開支逐年上漲無疑蘊含著一個大問題。
林晧然知道宗蕃祿米和兵餉是朝廷最大的開支,前者已然是依附在大明王朝身上的蛆蟲,後者更是一個無底洞。
單是邊餉就已經是二百三十六萬兩,這裡並不包括賞賜銀,官軍月糧二百六十二萬石,說大明現在是舉國之力在養兵亦是不為過。
只是這種養兵的背後,加上當今皇上熱衷於興建大型工程,只會令到普通百姓一直承受重賦,致使越來越多的百姓淪為流民或餓殍。
如果從大明朝的壽命而言,大明還能存活幾十年,但這裡的代價實在太多了,起碼要有幾十萬百姓要餓死。
當看到薊鎮兵員高達八萬人,結果被五千騎兵是如同入無人之境直殺北京城下,林晧然忍不住發問道:“楊兄,你可有解決之策?”
“師兄,你丟擲的南將北調不正是最好的解決良策嗎?寧江倒是如此這般說過:蒙古騎兵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邊軍將士明顯是有意養匪自重,他們其實就是藉著吃空餉而肥!若是真的能夠推行南將北調的方略,那麼北將定然不敢再如此囂張地吃空餉,不僅咱們大明的邊餉能即刻省下一大筆,北虜的問題恐怕亦是迎刃而解。”楊富田顯得一本正經地說道。
林晧然將本子放下,卻是輕嘆一聲道:“現在的兵部尚書是楊博不是我!他一直都不同意南將北調的方略,且這裡面的利益涉及到每年上百萬兩的灰色收入,北邊的將領阻力很大啊!”
“說到那些北邊的將領更是氣人!聽說一些邊軍跟著那幫唯利是圖的晉商狼狽為奸,支援著他們跟蒙古人交易,從中攫取鉅額利潤。我可是聽人說了,之所以蒙古騎兵這些年更青睞於銀子、絲綢和珠寶,不像以前那樣搶鐵鍋,正是因為那幫山西商人給蒙古人不斷地供貨!”楊富田顯得惱怒地說道。
林晧然端起旁邊涼掉的參茶,卻是微笑著回應道:“你不用聽說了,這確有其事!李文虎剛剛送來了實據,晉商採購的最新一批佛山鐵鍋正是流向了關外,從榆林關那邊出去的!”
“師兄,你……”楊富田的眼睛微微一亮,卻是抓到了什麼一般。
林晧然喝了一口參茶,這才輕輕地點頭道:“此次想要在廷議上贏下徐階,可不能光談理想,還要做一些事情才行!”
在當前的朝堂中,他最希望除掉的人有二個:一個是尸位素餐的當朝首輔徐階,一個則是兵部尚書楊博。
楊博其實不算是作惡,頂多像是徐階那類政客罷了。只是他充當晉商的保護傘,對於走私的事情眨一隻眼閉一隻眼,已然是跟叛國無疑了。
哪怕他真的不知道走私的事情,那亦是難逃其咎。
“師兄,你每次一做事,讓我頭皮都發麻了!都說你智比奉孝,但我覺得你比他更甚,生在三國任何一國都能助一方成就統一大業!”楊富田的頭髮一陣發麻,顯得正經地恭維道。
林晧然對此並沒有放在心上,卻不是他真的能夠智比三國的謀士郭嘉,而是他主要是得益後世的系統思維教育,加上他的腦子確實夠用。
面對著楊富田的恭維,他卻是輕輕地搖頭道:“單是對楊博下手還不夠,我們還要再將一個人拉到我們的陣營中!”
“師兄,可是吏部左侍郎高拱?”楊富田的眉頭微微蹙起,顯得正色地詢問道。
林晧然將茶杯輕輕地點頭,顯得認真地點頭道:“不錯!”
“師兄,我記得先前孫先生說過,高拱不會支援刁民冊!”楊富田的眉頭蹙起更深,臉上流露著擔憂之色地道。
林晧然咂巴著嘴,卻是輕輕地點了點頭道:“不錯,以我對高拱的瞭解,加上孫先生的分析,楊博肯定不會支援我們!”
“那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