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33章 王牌,寒門禍害,餘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京城的燈火璀璨,彰顯著這座世界第一大城的繁榮景象。
靈石衚衕,林府後花園。
身穿黑色居家服飾的林晧然並沒有呆在書房中,而是帶著孫吉祥來到涼亭中賞月,只是眼睛湧現著一份擔憂。
雖然他已經籌謀一切,只是任何事情都伴隨著運氣的成分,故而有了諸葛亮火燒上方谷卻遭到大雨的憾事。
正是如此,他今晚跟孫吉祥在這裡吹著涼風、享用茶水的時候,眼睛還是忍不住朝著東北方向頻頻張望。
“東翁,而今城門已關,遼東那邊的戰況最早亦得明日清晨才能知曉啊!”孫吉祥跟隨林晧然十幾年,便是直接捅破林晧然的心思道。
林晧然捏著茶蓋子輕潑熱茶,聞言先是微微一愣,而是微笑地反問道:“孫先生,若是明日才能知曉軍情,我又怎麼會如此沒有定力呢?”
今晚無月,但涼亭掛著四盞燈籠,卻是將整個涼亭染上一層金黃。
“縱使遼東跟府中有飛鴿傳書,那亦需明日才是啊!”孫吉祥亦是意識到今晚的林晧然確實反常,便是不由得疑惑地道。
林晧然輕呷一口茶水,顯得神秘地說道:“我方才跟你說石華山在蒙古大營二十里外的碗口嶺駐紮,此事實則是今天黃昏才發生的事情!”
“難道不是飛鴿傳書?不對,飛鴿傳書沒有這麼快!”孫吉祥先是進行推斷,而後自我否定地道。
雖然飛鴿傳書比馬匹要快,只是飛鴿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加上信鴿亦會選擇夜間休息,故而傳遞的速度不應該如此之快。
正是這時,一個年輕人匆匆走了過來,毅然正是長林村林大彪的兒子林文書。
咦?
孫吉祥好幾次遇到林文書出入林府,這才意識到這個年輕人恐怕是事負重職,不由得認真地打量著這個長林村的後輩。
林文書來到林晧然身前,顯得十分恭敬地呈上一張紙道:“十九叔,這是遼東軍剛剛傳來的電報!”
林晧然知道戰事已經有了結果,便是放下手中的茶盞,然後伸手接過這份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紙張。
在很早之前,他便意識到通訊速度的重要性,故而在聯合研究院所攻克的諸多方向中,亦是將無線電報的領域交由聯合研究院來攻關。
只是任何技術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林晧然要聯合研究院直接跳過有線電報,故而其難度已經上了幾個檔次。
無線電報的最初基礎理論源於電磁感應定律,此定律揭示了電、磁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絡,而後證明電磁波的存在便奠定無線電通訊的基礎理論體系。
林晧然先是給予這一套無線電通訊的理論基礎,接著將研製裝置的方向定為波波夫所發明的火花發報機,進而交由聯合研究院攻克這層層難關。
這個舉動就像是丟擲一個“太空快遞”的理論構想,而後由相應的團隊嘗試載物火箭的發射,而後火箭到達相應的地點進行降落。
聯合研究院在得到林晧然的任務後,亦是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對這個無線電報進行了攻關。
無線電報的原理是利用火花放電來產生高頻電磁振盪,從而透過天線發射電磁波,進而透過電磁波的變化來傳送代表不同含義的訊號。
雖然這一套理論聽起來很簡單,但想要將這個無線電報的裝置弄出來,其實亦是一件十分複雜的事情。
畢竟這涉及一個華夏民族從來沒有探索過的領域,其中無線電報裝置還涉及電池和電容,這毅然成為困擾聯合研究院好多年的兩大難題。
無線電報的首個大難題是電池,這既是電的起源,亦是電磁波的基礎。
只是林晧然將一塊鋅板和一塊錫板浸在鹽水裡,聯合研究院發現連線兩塊金屬的導線中有電流透過,便推開了電池的大門。
這種簡單粗暴的原始電池的弊病顯而易見,其所產生的電壓連一隻蒼蠅都電不死,自然無法滿足電報的發電電壓需求。
聯合研究院吸收著華夏最有探索精神的年輕人才,他們孜孜不倦地對原始電池不斷改良和最佳化,進而朝著增強電壓方向努力。
經過大量的實驗後,他們很快意識到產生電流的原理並非是由某種物質所提供,而是鋅板、錫板和鹽水所產生的化學反應。
有鑑於此,在摸索著電力理論體系的同時,亦是不免產生很多奇思妙想,而後透過實驗不斷進行嘗試。
透過多番努力後,他們終於尋得最合適的稀硫酸作電解液,從而大大地增強了化學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