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6章 悄然而至,寒門禍害,餘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亦出了些名人。
由於接下來的會試、殿試,策論的份量極為重要,特別策論在殿試更是核心地位,所以文會上交流更多的是策論,而不是詩詞歌賦。
一篇好的策論,獲得的文名其實不亞於詩詞歌賦。
以蘇軾他爹蘇洵為例,蘇洵幾乎沒有其他拿得出手的作品,但僅憑著一篇《六國論》,不僅名噪一時,而且還博得了唐宋八大家的美名。
正是如此,哪位舉人能在文會中拿出一篇精妙絕倫的策論,文名便能在京城中唱響,甚至還得到一些大人物的青睞。
如今數千舉人云集於此,可謂是百花爭鳴,佳作亦是層出不窮。
在這麼多作品中,徐渭的《論漕弊》、毛惇元的《抗倭策》、林士章的《海禁論》是最為出眾,故而他們三人被人津津樂道。
寧江是一個喜歡熱鬧的主兒,亦是湊到了文會中,他的《強兵策》亦博得了一些聲名,所以這陣子走路都有些飄飄然了。
林晧然卻是不管這些“紛爭”,整天都呆在會館中溫書,從來都沒有去參加過任何一場文會,專心於會試的備考之中。
在他看來,與其花費時間在這裡文會上,倒不如專心備考。只是他知道事情後續的發展,怕不會在這個念頭了。
一硯梅花香染墨,揮毫潑墨寫春秋。
歲月如梭,時間在沾著墨的筆尖中流逝,會試之期悄然而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