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章 國富論,寒門禍害,餘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糧。正是如此,林晧然將主意打到了海禁上面,提議嘉靖帝重開市舶司。
唐高宗顯慶六年,創設市舶使於廣州,總管海路邦交外貿,派專官充任。市舶使的職責主要是:向前來貿易的船舶徵收關稅,代表宮廷採購一定數量的舶來品,管理商人向皇帝進貢的物品,對市舶貿易進行監督和管理,這便是市舶司的前身。
只是到了嘉靖元年,因倭寇猖獗﹐罷去浙江﹑福建二司﹐唯存廣東一司﹐不久亦被廢止。
且不說,這將市舶司廢止,並沒有解決倭寇的問題,而且無疑減少了朝廷的進項。特別是在海上貿易日益繁榮的前提下,這更是白白錯失海上貿易增長所帶來的福利。
“市舶之利不可小窺,若舉措得當,稅收所得動以千萬計,豈不取勝之於民乎?此策不損於民,而富於國也。”
林晧然的筆寫到這裡,卻突然間停住了,眉頭微微蹙起,然後將紙張揉成一團,並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這個觀點似乎過於想當然了,其他地區的書生或許不明白。但生活在粵西,又親眼目睹電白港的盛況,如何不知道海禁是禁民不禁官。
現在很多豪強將商品販賣到海上,從中攫取大量的利潤。若是真重開市舶司的話,那無疑是跟他們爭利,這些既得集團難道真是軟柿子不成?
正是如此,他不能為了討好嘉靖帝,而跟著一幫大臣作對。若是持著這種論調,怕是不用殿試,鄉試都沒他什麼事了。
“哥,怎麼了?”虎妞仰起臉蛋,那雙照亮的大眼睛充滿疑惑地望著林晧然,她不明白哥哥為什麼將寫得好好的文章突然撕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