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7章 小魔頭,皇朝風雲之弘雲錄,凰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歷經了平定唐、秦、燕三國的戰爭之後,司馬韜的軍隊斬首數量為龍驤軍眾將之最,多達六十萬級,但是他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從不參與攻城戰,換而言之,則是每一場遭遇戰他都會參與,而且一旦遇到大規模主力會戰,那他必然是處於主導地位的那個,僅僅是南唐安阜一戰,司馬韜便率軍一舉擊破唐軍主力十八萬,而比起輝煌的戰績,是他下令對俘虜舉起血腥的屠刀。
戰後清算功勞簿,司馬韜參與的戰役最少,但每一場幾乎都是決定性的戰役,這讓他在龍驤軍中的戰功越過了軒轅紀,直逼霍雲,雖然他後來只是被封為太尉,但實際上在大事件上皇帝更加信賴司馬韜,比如這次,皇帝特地派他去了天門山參與驅魔戰爭,而其他龍驤舊部則是一個都沒有動。
司馬韜不僅在戰場上所向無敵,他自身的武功也十分強大,他那力求將敵人全部殲滅,連俘虜都不放過的血腥做法讓一些武林正義人士看不過眼。北燕摩天嶺戰役之後,有八位武林高手聯手闖進軍營,目的就是刺殺司馬韜,最後卻全都斃命於司馬韜的寒冰綿掌和天陰訣之下,八人聯手都未能傷到司馬韜一根毫毛,而此戰之後,司馬韜的武功路數傳遍了江湖,得知此事的江湖人,人人驚呼:“他是陰山老人那個大魔頭的徒弟!”
陰山老人,姓名、年齡、來歷均不詳,只知道他一出道便靠著寒冰綿掌與天陰訣兩大絕技震驚江湖,數年之中江湖各大門派死在他手中的弟子不計其數,他性格怪異,殺人和救人只在他一念之間,而且總是神出鬼沒,他的目的和想法恐怕直到現在都沒有人知道,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那就是他與江湖各大門派之間都有血海深仇,所以“大魔頭”這個頭銜自然就落在了他的頭上。
他雖然神龍見首不見尾,但是他卻經常出沒於夏朝西北部的陰山山脈,所以很多人便以陰山老人來稱呼他,司馬韜的武功便是習自這位江湖公敵、人見人怕的大魔頭,可司馬韜本人給出的解釋是:“師傅不是壞人,他只是不愛說話而已!”
但不管怎麼樣,司馬韜這個大魔頭教出來的小魔頭形象在他擊斃了這幾個武林高手之後就被整個江湖熟知了,後來司馬韜被封為太尉之後,還有幾個江湖門派上門尋仇,結果不僅沒有找到司馬韜,反而被錦衣衛抓住給關到詔獄裡去了。
但是那幾個江湖門派卻不知道,他們只知道派出去的人再也沒有回來,便以為他們都死在了司馬韜的手中,他們雖然恨他,但更加怕他,如果他跟陰山老人一樣可怕,再加上又是朝廷的太尉,完全可以調動朝廷大軍來剿滅他們,一想到這個,他們便猶豫了,他們可沒有那個能力與朝廷抗衡,一旦惹惱了朝廷,那這普天之下便再也沒有他們的容身之處了,於是他們權衡之下,還是決定將這口氣嚥下。
可是隻有很少人知道,如今這個人見人怕、傳說中的血腥屠夫、冰修羅司馬韜在十年前還只是一個任人欺負、敢怒而不敢言更不敢反抗的懦弱少年。
因為出生時那相士所說的話,所以司馬韜從小就被全家人捧在手心上,他雖然不是長子,但司馬禹辰並沒有那麼重的長幼觀念,他反倒認為司馬家的人個個都有出息才是好事。
但也許正是因為這樣,司馬韜從小雖然就很聰明,但他的性格卻過於軟弱,可自尊心又特別強,在外面無論受了什麼樣的欺負,他回到家都是一個字都不說,他不想去打擾別人,當然也不希望別人來打擾自己,可他越退讓越有人要得寸進尺。
自司馬韜上學的第一天開始,他總是能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惡意,那時候他心裡只想做一個乖寶寶,上學聽先生的,回家聽父母的,他相信只要他做到了他們要他做的所有事情那便好了。
可是天不遂人之願,在司馬韜的那個學堂中,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看不起司馬韜那副乖乖聽話、順從的摸樣,總是想盡辦法找他茬,彷彿他們的生命中除了欺負別人以外就沒有其他的事情可做,而司馬韜一到了這個時候就會想起母親跟他說的話,要他與人為善,要是碰到欺負他的人便去告訴先生。
一開始,司馬韜還能夠忍受,拼命壓制著心中的怒氣,無論對方怎麼挑釁他都不敢還手,他知道一旦還手那事情就鬧大了,他也好幾次到先生的面前訴說過這些事,先生看他平常學習成績好,認真又刻苦,不忍他被那幾個壞學生欺負,就好幾次當面訓斥了他們,可卻始終收效甚微,司馬韜還因此更加讓那些人不爽了。
有一次,他們找到了一個機會,把司馬韜堵在一條小巷子裡,趕跑了他的隨從,幾個人圍著他就是一頓拳打腳踢,那時候被打倒在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