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95章 金鼓再起(下),皇朝風雲之弘雲錄,凰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夏朝的反擊讓整個人類世界震驚,從兵力來說,夏朝一次性出動超過七十萬大軍,整個人類世界也只有夏朝可以做到這麼大手筆,但是從各支軍隊的實際情況來看卻又不是很多,就拿東境來說,十六萬人就想滅掉靺鞨和渤海是遠遠不夠的。

北境更不用說,鐵勒等都是草原大部,縱使元氣遭到損傷,想以二十萬的兵力滅之尚不是力所能及,西境要對付四國,它們雖然單個都是小國,可碰到這種情況一定會聯合起來竭力抵抗,只有十八萬人顯得兵力不足。

南境面對國力更勝一籌的南詔,僅出二十萬兵力怎麼看都不像是要做滅國之舉。綜合起來,很多人推斷,夏朝的反擊僅僅只是想重創這些國家,夏朝的兵力多毋庸置疑,但打仗消耗最多的是糧草,就算是夏朝也無法供應七十多萬兵力長時間作戰。

事實發展也證實了這些人的判斷,夏軍在接下來的一個月的時間裡疾來疾走,並不在一個地方多做停留,也沒有建立起什麼有效的統治。

夏朝西境軍在短短的二十天之內,就連續擊潰了契丹和高昌兩國的軍隊,就像一柄尖刀插進他們的腹地裡,可打完一場仗之後就迅速的退走了,攻而不取的原因只有一個,他們並非是為了取地。

不取地便要取些其他的東西,其中最多的不是金銀財寶、也不是瓷器絲綢,而是人的性命、是士兵們的性命。

比如說高昌畢羅城一戰,安西軍一舉擊破契丹與高昌聯軍九萬,重要的還不是這戰果,而是安西軍在戰場上將血腥至極的狼群戰術再次發揮到極致,僅僅五個時辰,聯軍便付出了六萬士兵的生命,殘部想要撤離戰場,夏軍圍上來,二話不說就揮刀,又有萬餘士兵掉了腦袋,其餘皆被夏軍俘虜。

夏軍的目的是為了削弱國力,那麼什麼才是削弱國力最快的方法呢?就是殺人,這可不是殺那些男女老少的普通百姓,而是軍隊,軍隊中皆是這個國家的青壯年,他們是最有威脅的武器,殺掉他們,國家就喪失掉了這武器。

況且,有一個道理講得很明白,無論現在丟失了多少,只要人還在,那麼那些總能拿回來。

而現在,夏軍把其他的東西留給了這個國家,卻把更加重要的人給殺了,這叫釜底抽薪,這遠比滅了這個國,給他們的傷害更大。

元歷1328年的三月至六月,夏朝四境的戰場上,與畢羅城一戰相同的一幕屢屢發生,再比如說,攻破靺鞨之役,楊寧所率領的安東軍尤其是奔狼騎可謂所向披靡,他們的戰功建立在無數的人頭之上,據不完全統計,此戰中,大約有三分之一也就是十萬靺鞨人計程車兵葬身在奔狼騎的刀下。

自楊寧任安東大都護以來,他的惡名早已成為了東境各國發狂詛咒的物件,這一戰更是讓靺鞨人對他的畏懼上升到了一個頂峰、對他的憎恨則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位置,據說每一個靺鞨人死前都要用手指沾著自己的血在地上寫上楊寧的名字,用以詛咒他,在靺鞨的部落裡,他們篤信的巫師一次又一次的對楊寧施出惡毒的咒語。

可楊寧對此卻毫不在意,他說道:“這些人是有多麼愚蠢,自己殺不死我,卻要寄託於鬼神,弱者到了這個份上已經是可恨了!”

於是,他對這些可恨的人越來越殘忍,靺鞨在這場戰爭中遭遇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面對他們憎恨的物件,男人們戰死了,老人、女人甚至是孩子都拿著武器站在了夏軍、楊寧的面前。

楊寧的回應則是:“踩死他們。”

由老弱婦孺拼湊起來的隊伍根本抵擋不住夏軍的衝擊,儘管他們奮勇的抗爭了,卻還是一排又一排的倒在了夏軍的馬蹄下。

很快的,靺鞨人的反抗讓夏軍士兵也不禁動容,他們無法對這些人痛下殺手,便只是讓他們失去了戰鬥能力,楊寧在這過程中始終閉著眼睛。

靺鞨的損傷十分慘重,幾乎已經被打得奄奄一息,這個在夏朝東境擁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已經到了滅亡的邊緣,這時候楊寧做出了一個決定,他將一部分投降者作為俘虜帶回了安東,讓他們在安東生活,一些不肯投降的則將他們往北方驅離,還有一些願意臣服但不願離開故鄉的就讓他們繼續待在原地。

至此,靺鞨一分為三,迎來了史上空前的大分裂時期,走向了各自不同的結局:遷入安東的逐漸被夏朝人同化,去往北方的在不斷與夏朝的對抗、與其他國家的對抗中消亡,而留在原地的則在夏朝的控制下迎來了繁盛期,並在數百年之後,建立起了一個屬於他們的真正的國家,這是後話。

南詔是南境新近崛起的國家,對於夏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超神大軍閥

暮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