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7章 暫定方略,皇朝風雲之弘雲錄,凰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目前的統計來看,”皇帝託著下巴,道:“吐蕃出動的兵力以最壞的結果來計算是四十萬的話,南詔、蠻兵和西蜀三方加起來能夠達到三十萬,草原上回紇已有兵力十五萬,若是他們再糾集幾個部落,再湊齊個三十萬也不是問題,即便他們只有十五萬,這兵力也是夠強的了。”
“按照這樣的演算法,三線敵軍共計將有一百萬。”他掃視了幾個大臣,道:“這樣的兵力雖然比上一次要少了很多,可大夏已是今非昔比,這幾年多有戰事,各軍兵員損失尚未完全補充完畢,若都護府抵抗不力,敵軍就有長驅直入之危。”
“陛下,請容臣插一句。”封常清發言道:“恕臣直言,大夏眼前的敵人不止是這三線之敵,據安東都護府稟報,出雲關外的烏桓亦有蠢蠢欲動的跡象。”
“烏桓?”皇帝皺了皺眉,沉聲道:“這次他們也想插一腳麼?”
“陛下,”封常清儘量用平靜的語氣說道:“烏桓是否也要與大夏為敵,臣尚不清楚,只是他們趁機攻取出雲關卻是極有可能的。陛下,烏桓兵力雖少,卻也能一次調集五、六萬的精壯,面對如此局面,陛下還需早定方略。”
“方略?”皇帝就是一直被這件事困擾著,對手又不是隻有數萬兵力,而且現在夏朝又在虛弱之際,用兵不得不謹慎,敵軍如此之多,想要抵禦他們於國門之外又談何容易?
徐階作揖道:“陛下,依老臣之見,敵軍不過是為了利益而來,我朝可以先試著與他們談判,只要他們有人動心了,就算最後談判不成,也能為其他戰線爭取時間,只要大軍能夠騰出手來,不愁打不贏他們。”
“陛下,”軒轅紀點點頭,道:“臣也贊同徐大人之見,如此之多的敵人群起而攻之,若是放在平時,我朝尚能應對自如,但此時卻非同尋常。和談亦是拖延敵兵進軍之策,況且他們雖名為聯合,卻各有各的目的,可謂同床異夢。若我朝能夠許其中一國以重利,他們未必不會上當,這樣或許也能引起他們之間的相互猜忌,於我朝有益無害。”
“重利?”封常清問道:“不知太傅大人打算給他們什麼?我朝需要多少的財物才能填飽他們的肚子?眼下,國庫為陣亡將士的撫卹已近虛竭。”
軒轅紀看著封常清,微笑道:“許諾而已,又不一定要兌現,只是一道緩兵之計,待其他戰線傳來捷報,大軍調頭之時,他們醒悟過來已經來不及了,那時候他們還敢與我朝為敵麼?”
兵不厭詐的確就是這個道理,政治上的許諾從來都不是完全可信的,皇帝對此也深以為然,不過這個時候他還不能表露出來,他抬頭看向李泰,問:“李卿是我朝上將,不知此事你怎麼看?”
李泰思索了一會兒後,對皇帝道:“陛下,老臣戎馬一生,遇戰事是毫不猶豫的。只是老臣也知道,為抵抗魔族於天門山外,我朝將士確已經十分疲憊、國力也虛耗嚴重。因此,老臣贊同徐大人之見。”
“嗯!”皇帝滿意的點點頭,李泰雖是武將,卻也通情達理的很,從不強求什麼,這也是皇帝欣賞他的地方。
封常清和司馬韜都沒有意見,皇帝便道:“那此事便這麼決定下來了,徐卿,軒轅卿,此事便由你們二人全權負責,無論你們在敵方使者面前做出什麼樣的保證,都不需要請示朕,你們都可以自行決斷。”
“謝陛下!”兩人一齊抬手。
“那接下來我們就商量一下,該同誰和談?又該打誰、怎麼打?”皇帝轉過頭,看向那張地圖。
“陛下,”徐階上前半步,試探著問道:“遇此軍國大事,臣等自然該為陛下分憂。只是,如此戰事,臣等怕心有餘力不足,陛下難道不就此事去問問那人?”
雖然沒有明說,但徐階的眼神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了,在場眾人無不心知肚明,不止是他們,現在滿朝上下的臣子心裡其實都有這個想法,只是他們都不敢去問皇帝,害怕觸及到他的逆鱗,也只有徐階、李泰這樣的功勳老臣或者軒轅紀、司馬韜這樣的近臣才敢這麼問。
皇帝心裡第一個想到的自然也是他,但那道聖旨已經發下去了,這才沒過多長時間,難道就要讓皇帝推翻?那讓皇帝的面子往哪兒擱,再說那天的事情他心裡還生著氣,哪肯主動低頭?
“哼!”皇帝冷哼道:“如何?難道朕沒了他就管不好這個國家?你們沒了他就辦不好事了?就因為這麼一直縱著他,他才會如此不把朕放在眼裡!”
“陛下!”徐階急忙跪下身,惶恐道:“微臣不敢,請陛下息怒!”
其他臣子也齊齊跪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