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6章 御前爭辯,皇朝風雲之弘雲錄,凰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偏偏這麼大的破壞力,周圍的房屋甚至是花壇都沒有被破壞的痕跡,似乎是有意識的避開了這些,只有中間的演武場。
在這片土石堆正中央,正躺著兩個人,他們肩並肩挨著,不去管自己現在的處境,還在那裡放聲的哈哈大笑,那癲狂的摸樣,落在別人的眼裡,就是兩個二傻子!
“哼!”隨著一聲怒哼,一份奏摺被丟到了伏堯遵的腳邊,他下意識的往後退了半步,低著頭像是一個做錯事的孩子般都不敢抬頭看向坐在龍案前的人。
皇帝冷冷的掃了殿前幾人一眼,抬手指著那份奏摺:“你們看看,這就是你們給朕推薦的人!朕剛前腳處置完一個陳寬,後腳又來一個趙君用!你們說說,難道滿朝文武就找不到一個可用的人了麼?”皇帝生氣不止是因為趙君用侵地、殺人還隱瞞不報,更是因為這件事赤裸裸的暴露在了那麼多百姓的面前,讓朝廷的顏面喪失殆盡。
皇帝問話,幾個高官不敢不答,可一時又想不出來該怎麼回答,最後只能伏堯遵出面,他無聲的吞了口口水,稟道:“陛下,臣覺得,此事事出突然,尚沒有明確的證據,光憑那兩個百姓的證詞恐怕還不足以定趙大人之罪,臣看,還是儘早派人前往建州調查清楚為好!”
一旁的御史中丞田忌卻不屑的撇了撇嘴,這伏堯遵還真會說廢話!這天下人都知道的處置方式,偏偏還當諫言說的那麼清楚明白!當他這個御史中丞是擺設麼?
“陛下,微臣贊同伏堯大人之言,”雖然心裡嘲諷,田忌表面上還是道:“臣認為,暫且先將趙大人禁足在府中,另外光祿寺卿的印鑑延緩發放,待一切調查清楚再做定論不遲!”
“陛下!”伏堯遵立刻稟道:“今早陛下才下聖旨授其光祿寺卿一職,此事在場諸位同僚及百姓為見證,臣認為,陛下之令若朝令夕改,恐令民間多生非議,於朝廷聲威與陛下之名不利,所以依臣之見,不如先將印鑑下放,帶案情審理清楚再做定奪!”
“陛下!”田忌明顯是跟伏堯遵槓上了,兩邊都是對方剛說完馬上就發言了:“臣認為,伏堯大人所言不妥。陛下雖然已下聖旨,然而光祿寺事務尚未交割完成,光祿寺卿的印鑑也未下發,此刻趙大人還不是光祿寺卿。如果現在將印鑑交給他,若之後查明百姓所告之事屬實,那今後一樣要把印鑑收回,這難道就不是朝令夕改了!”
“伏堯大人認為此事會招致民間非議,不錯,民間是會非議!如果趙大人所犯罪行屬實,而朝廷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授他做了光祿寺卿,而今日之事,洛京百姓有目共睹,如果朝廷在此時依然對他表信任,還讓他繼續出掌光祿寺,那百姓們會怎麼說?他們會說官官相護,吾皇不明,那才是對朝廷和陛下最大的侮辱!”
田忌激情昂揚,伏堯遵在氣場上輸了三分,一旁的段天德看不過去了,他站出來對田忌道:“田中丞,伏堯尚書也只是擔心陛下德名而已!再者,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們是清者自清,可誰知道那些百姓在背地裡會怎麼說?”
田忌昂首朝皇帝做了個揖:“吾皇英明,縱然一時被小人矇蔽,也能及時辨清忠奸,懸崖勒馬、知錯就改。段大人,你我都是朝廷命官,當為百姓謀福祉,為陛下盡忠,我們皆無愧於心,既然如此,又何懼他人說些什麼?”
“古語有云,名不正而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我等所為皆照朝廷法度行事,俱名正言順,就算面對那些質疑的百姓,下官也敢直言不諱。至於大人方才所說的,若非有些暗懷鬼胎的宵小之徒從中作梗,百姓們又怎麼會不明真相!”
“段大人,須知黎民百姓誰都有眼睛,誰都會看,朝廷與陛下所為到底是對是錯,百姓們的心中一定會有公平的定論,你我只需要做好分內之事即可!”
“好!”皇帝一拍板,正在說話的兩人和站在一旁的伏堯遵身體都不禁微微的一顫,立刻回過頭來看向皇帝。
“朕意已決,”皇帝十分認真的點頭道:“既然百姓們信任朝廷,那朕必不辜負他們的信任。傳朕旨意,光祿寺卿一應事務繼續由光祿寺丞代掌,寺卿印鑑暫緩下發,將趙君用禁足於府,沒有朕的命令,誰也不能進出。另,將此事與朕的命令擬一張佈告,公諸天下!朕定會給百姓一個公道!”
眼見皇帝主意已定,伏堯遵和段天德心裡都萬分焦急,可又實在想不到理由反駁,只能和另一邊正微笑著的田忌一起跪下身:“謹遵君命!”
而在這時候,外面一個內侍匆匆忙忙跑進來,跪在地上稟道:“啟稟陛下,司空李大人,中書令張大人在外求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