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山小老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馬尤三,重生南美做國王,巡山小老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環境稍好,能夠產出農業作物外,幾乎沒有拿的出手的自然經濟利益,因此,除了義大利傳教士阿莫爾最早在1873年深入朱巴河流域,藉著出售落後火槍給當地土著部落的機會,圈了幾塊地,英法兩國殖民者根本沒有在索馬利亞內陸地區擴張殖民勢力的打算,而英國最初介入索馬利亞局勢,只是為了保障亞丁駐紮英軍的肉類供應(亞丁缺少肉類、糧食資源),雖然亞丁地區的英國官員和索馬利亞沿岸的英國探險家主張佔領索馬利亞海岸,倫敦政府卻對他們的建議置若罔聞,在倫敦政府高官的眼裡,只要保證索馬利亞不落入法國、德國等競爭對手的手裡就可以了,至於軍事佔領,則完全沒有必要。
由義大利傳教士、私人公司組織起來的武裝對付非洲土著和東南亞的小國或許很厲害,但是面對漢國中央政府組織的殖民部隊,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十九世紀下半葉,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飛速,同時主流國家的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速度也非常,比如一種制式步槍,研發、試驗加上大面積列裝部隊可能需要幾年時間,而前膛步槍被淘汰後的二十年內,不到四年時間,就有一種新式後膛步槍面試。
不少後膛步槍就是因為追趕不上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剛剛列裝部隊就成了被淘汰的落後槍械。
當然,武器裝備的高更新率現象主要出現在英法德等歐洲列強國家中,像非洲、東南亞、大陸等地區因為技術滯後,即使是一支發明於十六世紀的火槍,也是難得的熱武器。
1879年,後膛單發步槍的技術趨於成熟,漢國國防軍逐步裝備上仿製的M1871式步槍,而二線的警備軍和殖民部隊的武器裝備則以老式的德萊賽仿製步槍為主,條件艱苦一點的還會裝備一些繳獲的前膛步槍。
基斯馬尤據點的條件在幾個據點中算是平均水平,武器裝備質量比之剛果不足,又比位於坦尚尼亞的姆特瓦拉據點好一些。
趙姓上尉負責指揮的部隊,七成士兵裝備仿製德萊賽步槍,一成裝備機槍、小型少炮等武器,剩下兩成輔助人員則使用淘汰的前膛槍作為武器。
心中慢慢盤點一番手下部隊的武器裝備實力,趙姓上尉感到有些遺憾,英國、法國、美國三國部隊已經開始列裝後膛連珠槍作為陸軍制式裝備,而漢國本土只是實現了M1871式步槍的仿製化生產,距離自主生產連珠步槍,卻不知道還要等多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