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山小老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二章 萬金油,重生南美做國王,巡山小老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常人家難得的美味,當四個孩子全都吃得肚子圓滾滾以後,孫應臺拿出專門給孩子們買的小玩意,分給每個孩子。

“四丫,看這個綠油油的小瓶子,它可神奇了。”

孫應臺手上搖著一個裝滿綠色清澈液體的小瓶子,逗弄道“小瓶子裡面的東西塗在身上可舒服了,你們誰要試試!”

“爹爹,我要,”

“爹爹,我先來!”

幾個孩子爭先恐後道。

“四丫最小,四丫先來。”

孫應臺選了小女兒,他把小瓶子裡液體,小心的倒出一些,塗抹在女兒的胳膊上,關切道“四丫感覺怎麼樣?”

“好涼快,好舒服!爹爹我還要一點!”

小女孩高興道。

“不行,這東西很寶貴的,以後把它交給你們娘保管,你們要是感覺身體不舒服、生病了,再塗抹一些在身上。”

“當家的,這是什麼東西,還能治病?”

妻子疑惑道。

“聽說叫萬金油,是本土醫學院的好些個郎中鼓搗出來的秘方,即能驅蟲防暑,如果發燒感冒了,喝了它還能治病,這東西效果很好,在安南的時候,好多人都搶著買。”

“那一瓶要好多錢吧,這麼好的東西,省著點用,別讓孩子們都糟蹋了。”

妻子埋怨丈夫不知道愛惜道。

“價格不貴也不便宜,擱在外面,一兩銀子10瓶,而且有價無市,可是在軍隊裡,每個士兵免費發放了十瓶,所以給孩子們試著用一點也沒關係,反正沒有花錢。”

“沒花錢也要省著點用,要是用完了,再去買還不是要花錢。”…………

安南戰爭結束的幾個月時間內,陸續又一些像孫應臺一樣的退役士兵,偷偷返回大陸老家,打算把家眷老小帶回本土安置。

本土政府為獎勵參戰士兵,發放的耕地、牧場是最吸引他們的東西,而像萬金油這樣從未聽聞的新鮮物品,則是勾起他們對南美本土生活幻想的主要因素。

萬金油在後世有個常見的稱呼,清涼油,萬金油,亦或者稱呼為清涼油,是一種價格低廉,以純中醫配方製備的驅蚊、降暑用品,

原本在1910年,被大陸中醫胡文海借鑑常見的去暑中醫配發發明出來,而本土大化工戰略啟動以後,作為其中一環的醫藥生物領域。1880年,本土政府從大陸挖來蔡小香、丁福保、何廉臣、王問樵等中醫名家,組建涉及全國性質的漢國醫科學會,

並且開始以實踐來落實李明遠提出的:改良中醫國學,博採東西醫理,集思廣益,開拓

進取的四大指導宗旨。

1880年7月,經過本土醫學郎中和邀請來的西方醫學方面專家努力,漢國醫學院完成《西史綱目》一書的編纂和翻譯工作,隨即將其作為本土各醫科學院的指導性用書。1880年12月,蔡小香、王問樵等人以中醫秘方“玉樹神散”為基礎,又參照中國、印度和緬甸等地古方輔以山蒼子、薄荷、樟腦等藥材,再用西藥的科學方法制造,經過3個多月辛勤研製,於1881年3月製造出一種既可外抹,又可內服,還能兼治感冒、頭痛、鼻塞、暈車、暈船的新藥,也就是名聞海內外的虎標萬金油。

1881年5月,第一批成本低廉,生產方式簡單的萬金油交付本土北部炎熱地區、南洋、剛果殖民地三地軍隊,作為驅蚊祛暑以及備用醫藥使用。

1881年7月,3萬餘瓶萬金油出現在南洋、非洲民間市場,然後在短短一個月內,因為其出色的驅蟲袪暑效能,受到眾多南洋白人、華人富商家族、非洲土著酋長土王的歡迎,

出貨量越來越多,價格也越炒越高,到了7月底,最後一批3500瓶萬金油,甚至被炒出每瓶一兩銀子的高價。

萬金油生產成本低廉,由於其壟斷性和產品數量較少,價格得以一路走高,不過隨著生產規模擴大和市場逐步飽和,在未來兩年內,萬金油的單價成本將逐步下降到正常水平。而在此之前,普通的南洋華人家庭、土著、非洲土著們還是承擔不起萬金油的消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