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山小老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5章 年,時局變換的十年,重生南美做國王,巡山小老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6月16日,東瀛陸軍混成旅團先頭部隊在仁川登陸,到6月28日混成旅團後續部隊登陸,駐朝日軍數量達到8000餘人,超過清庭駐軍數量。
6月20日清庭向列強提出申請,請求英、法、德、俄諸國介入調停。
7月10日調停失敗。
7月17日,東瀛政府作出開戰決定;7月20日,東瀛編成了以伊東佑亨為司令的聯合艦隊,隨時準備尋釁;
同日,東瀛駐朝公使大鳥圭介向朝鮮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其”廢華約、逐華兵”,要求48小時內答覆,朝鮮繼續敷衍、拖延時間,於是東瀛決定出兵控制朝鮮政府,以找到與駐朝清軍開戰的“委託”。
8月1日,雙方正式宣戰。
9月17日,清庭、東瀛兩方艦隊在黃海海域爆發大戰,雖然經漢國影響,為防備漢國方面可能的海上威脅,清庭於1890至1893年間,相繼購買三艘鐵甲艦,但是在軍艦效能、訓練以及整體戰鬥力方面,北洋水師卻被東瀛聯合艦隊反超。
黃海海戰歷時5個多小時,海戰的結果:北洋艦隊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等7艘軍艦,死傷官兵一千餘人;東瀛艦隊方面,“松島”、“吉野”、“比睿”三艦沉沒,“赤城”、“西京丸”等4艦遭受重創,死傷士兵900餘人。與歷史同期相比,北洋水師和聯合艦隊實力均有所提升,戰鬥中付出的軍艦、士兵傷亡數量,也高出歷史同期。
但是從戰略角度,東瀛聯合艦隊奪取了黃海海域的制海權,獲得了戰爭的主動權,自此之後,勝利的天平逐步向東瀛傾斜。
黃海海戰結束的第二天,9月18,漢國中央政府命令經過加強的南洋艦隊,趕往朝鮮海域,以觀望局勢。
10月12日,漢國政府向東瀛提出外交照會,警告東瀛方面維護軍紀,不得傷害無辜百姓,為增強說服力,南洋艦隊不顧東瀛聯合艦隊阻撓,強行在仁川港、開城登陸,並派遣3000名海軍陸戰隊進入朝鮮首都漢城,以保護皇三子李景英未婚妻,惠容翁主李敏恩的名義,駐紮在城內。
11月20日,東瀛軍隊攻陷旅順,即便因為漢國艦隊威懾,東瀛政府刻意強調,前線東瀛陸軍部隊一部,仍然未能約束軍級,導致近千名當地百姓遇難。
11月23日,為懲治東瀛軍隊殘害百姓的暴行,南洋艦隊對聯合艦隊一部發動進攻,戰至傍晚時分,負責掩護後續運輸船隊上岸的聯合艦隊第二分艦隊不敵逃竄,海戰結束,第二分艦隊主力戰艦損失過半,隨行的6艘運兵船被擊沉,損失兵力超過3000。
11月27日,南洋艦隊航行至東京灣,對港口區域進行2個小時炮擊,東瀛國內震動。
11月29日,英國介入朝鮮戰事,受到英國干預,認識到漢國真正的陸海軍實力,以及聯合艦隊實力受損嚴重的不利情況下,為及早確立對清庭戰爭的勝利,
東瀛政府不得不妥協退讓,承諾將戰爭侷限在軍事作戰人員範圍內,答應給予受難者補償,尊重漢國在朝鮮利益。
12月10日,南洋艦隊停止對朝鮮海域的封鎖,並按照約定,後退至濟州島海域。
1895年1月,由於漢國的介入,英國、法國、德國等國擔心遠東局勢失控,同樣對戰爭進行干涉。
1895年2月,清庭、東瀛簽訂停戰協議,戰爭結束。東瀛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卻未能獲得歷史同期的成果。
清庭方面,雖然損失低於歷史同期,但是戰爭對內部的影響與打擊,卻遠比歷史上來得更加強烈。
清庭的遮羞布徹底被扯下,威望遭到嚴重打擊,對地方的管理趨於失控。
戰爭結束之後,西方列強對遠東大陸的滲透和剝削迅速加強,百姓困苦不堪,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移民出海人數,逐年倍增。
各類革命組織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兩廣、東南沿海、北部內陸等地區,皆掀起一股留學熱潮,雖然由於清庭管控,留學生們沒辦法直接獲得留學漢國的機會,但是大部分熱血青年,以留學東瀛的名義出海,上了船之後,則直奔南洋方向而去。
南美本土、宋卡、蘭芳成為了熱血青年嚮往的國度,由於南美本土考核嚴格、距離遙遠,大部分青年學生選擇宋卡、蘭芳兩國作為留學目的地,各類革命組織,也將總部設立在宋卡、蘭芳,因為宋卡、蘭芳是完全由華人建立的國家,再加上華人在南洋地位,遠高於歷史同期,因此,各類革命組織發展迅猛,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