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不收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0章 假幣再現,回來的兒子,過節不收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國農民銀行成立於1933年4月1日,民國初年四大銀行之一。
原名“豫鄂皖贛四省農民銀行”,總行設在漢口,蔣介石任理事長,發行“農民流通券”,限於豫、鄂、皖、贛四省流通。
1935年6月遷至南京,改稱中國農民銀行。
1935年12月,國民政府宣佈中國農民銀行為國家銀行,繼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之後成為法幣發行行。
1937年總部隨國民政府遷至重慶。
1942年國民政府將法幣發行權收回到中央銀行,其他銀行停止發行法幣。
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往臺北,留在大陸的部分資產由後來成立的中國農業銀行處置。
...
周冬凜將手裡的法幣舉在空中對向窗外:法幣裡的孫中山頭像水印,中央的彩色纖維,票面的彩虹變色以及正面的凹印都齊全,可就是透著一絲不對勁。
他疑惑的看向張東昇,試探的問道:“假的?”
張東昇點了點頭,從錢包裡拿出一張成色較新的交通銀行十元法幣遞給周冬凜:
“週記者,我上午去了租界裡的農民銀行分行,問過裡面的工作人員,農民銀行這個批號的法幣和交通銀行一樣都是讓美國鈔票公司印的。”
(
民國時替國民政府印刷法幣的有三家公司,分別是英國德納羅公司、英國華德路公司和美國鈔票公司。
歐版法幣雙面凹印,底紋複雜,相比而言美版法幣就要粗獷一些,只採用正面凹印背面平版膠印。
不過美版比歐版多了一條中央的彩色纖維,其他國家還沒有掌握這個技術。
)
周冬凜左手拿著交通銀行的法幣,右手拿著農民銀行的法幣,發現真鈔的孫中山水印條紋清晰、有立體感,而假鈔則模糊了一些,喃喃道:
“這農民銀行的法幣水印確實是模糊了些,不過也跟鈔票的新舊有關係吧。”
張東昇指著法幣的中央:
“週記者,您再看看中央這根細線,左右搖晃一下。”
晃動幾下後,周冬凜發現了貓膩:
交通銀行的法幣中央細線明顯呈彩虹色而農民銀行的法幣不管怎麼搖晃只有紅藍兩種顏色。
張東昇道:
“週記者,農民銀行的工作人員說了,彩色纖維只有美國人有這技術,這些造假幣的退而求其次只能用紅藍兩色纖維來冒充。您再看看票面的彩虹印刷,現在也只有英美有這技術,他們是採用多層印刷印上去的,明顯可以看出層次感,而這張假幣用的是彩色油墨一次性印上去的,完全沒有層次感。”
周冬凜將兩張紙幣平放在桌面上,搖動腦袋仔細觀察後發現確如張東昇所說,拿起假幣問道:
“這個你從哪弄來的,已經進租界了嗎?”
“進沒進租界倒不清楚,上個星期我在上海周邊走訪,青浦和松江的幾個大商戶都向我反映收到了假幣,我檢視過他們收到的錢後發現都是農民銀行的。”
“那報案了嗎?”
“報了,不過沒有下文,一去問就說正在調查,不過就我現在統計下來的假幣總額已經超過二十多萬,我還有好多地方沒去到,再加上有些商戶可能還沒發現,總數應該遠不止此。”
“二十多萬,不是小數啊,普通人想花也花不出這麼多錢。”
“是的,所以收到假幣的都是一些倒賣大宗商品的大商戶,最終目標都指向了新亞和平促進會。”
“新亞和平促進會?張嘯林?”
張東昇點了點頭:
“是的,一開始那幫人都拿著日本人的軍票在淪陷區搜刮物資,軍票這東西到了國統區和租界就是廢紙一張,時間長了底層老百姓沒辦法只能收軍票,而那些商戶則把貨藏起來只收法幣、美金、銀元或者金條,那幫人可沒空挨家挨戶的上老百姓家收東西,從上個月底開始有好幾家租界裡的公司在上海周邊收購物資,這些公司背後都有新亞和平促進會的影子。”
日本政府發行軍票表面上是日本政府用來發放日軍軍餉,本質上是對佔領地實施經濟支配。
這種軍票既沒有保證金做兌換支援,又沒有特定發行所,只要出了日佔區就沒人承認,完全靠的是武力推行、強迫使用。
自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日本在中國境內總共發行了甲乙丙丁戊五批軍票:
甲號票1937年年底印製,豎版印刷,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