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不收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9章 刺殺張嘯林(一),回來的兒子,過節不收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統那邊在收到陳濟升送去的情報後,也在緊鑼密鼓的制定刺殺張嘯林的計劃。

陳恭澍將這個任務交給了第二行動組組長陳默。

新亞酒樓在日佔區,張嘯林身邊保鏢眾多,要在日佔區執行大規模刺殺任務非常困難。

(題外話:

1937年8月20日至1940年汪偽成立,新亞酒樓曾作為東亞黃道會的總部。

東亞黃道會由日軍華中派遣軍特務機關長楠木少將和浪人頭目井上策劃成立,青幫“通”字輩大佬常玉清為會長,日本浪人許斐為顧問,會員近千人,多為日本在滬遊民以及青幫幫眾。

該會主要職責就是在租界內實施暗殺、爆破、恐嚇、綁架反日人士,在租界內造成極度惡劣的影響,在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警方的嚴厲打壓下,1938年秋後開始收斂轉為地下情報工作。

1939年底,日本海軍武館府將其收編,在狄思威路浙興裡34號(今四平路79弄浙興裡34號)成立華人特務隊,簡稱34號。

青幫流氓宋鳳鳴、劉德標為正副隊長,日本浪人許斐為指導官。

1942年2月,34號改由上海日本憲兵隊特高課指揮。

1943年5月,汪偽與軍統暗地合作,成立“2號”分隊,一致對付中共地下黨,34號併入“2號”分隊。

但34號成員還有一個秘密任務就是替日本憲兵隊監視76號成員。

1944年負責牽頭的軍統特務毛森離開上海後,34號隨2號分隊一起解散。

經過詳細分析地圖,陳默將刺殺地點安排在張嘯林車隊必經之路福熙路上。

從張嘯林在華格臬路上的住所到新亞酒樓,最方便的路線便是沿貝勒路向北到福熙路隨後沿福熙路到河南路過河南路橋。

所以陳默在福熙路維爾蒙路(今普安路)路口安排了八名槍手執行任務。

之所以選擇在這個路口,完全是因為這裡的紅綠燈可以人為控制。

20年代初期,上海租界內的主要路口出現了人工控制的紅綠燈,公共租界由紅頭阿三負責,法租界由安南巡捕和華捕負責。

1936年,福州路與江西路交匯口最先安裝了自動轉換的電氣紅綠燈,隨後南京路與四川路交匯口也改用這樣自動的紅綠燈,不再需要巡捕指揮。

不過由於資金以及很多以此為生的巡捕提出抗議,自動紅綠燈只侷限在公共租界內的主要路口。

福熙路是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界路,交通由雙方共同管理,收買紅頭阿三的難度大,所以陳默他們便將腦筋動在了華捕身上。

維爾蒙路路口歸法租界管,十號白天當班的是一名華捕,陳默便安排人提前搞定了他,只要他在收到軍統特工訊號後將東西向的紅綠燈轉為紅燈即可。

1940年6月10日 星期一 端午節

中午十一點半,張嘯林的車隊從華格臬路張公館出發轉上貝勒路向北行進。

車隊總共四輛車,張嘯林的車排在第二,其他三輛車裡都是保鏢。

端午節是盛夏的開始,今天又是豔陽高照,室外的氣溫一路飆升,此時已近35度。

馬路上的普通男性大都換上了短裝,幹苦力的勞工甚至都打起赤膊。

張嘯林今天是去赴宴,作為主角的他依舊一身青色長衫,雖然料子改為了更加輕薄的絲綢,但是坐在悶熱的鐵罐子內仍是止不住的淌汗。

(車載空調1938年由美國人帕爾德發明,1939年上車除錯,1940年正式進入市場,當時一臺車載空調的價格比一輛車都貴,直到五十年代中後期車載空調才開始作為汽車標配普及開來。)

剛上車時,因為車一直停在公館內的陰涼處,車內溫度算不得高,出於安全考慮,張嘯林上車後所有車窗都是緊閉。

開出公館後,車內溫度直線上升,張嘯林讓司機和副駕上的保鏢將窗搖開半扇透風。

車還沒駛上福熙路,張嘯林再也忍受不了將自己這邊的窗戶搖下三分之一,若不是保鏢攔著他恨不得將窗直接搖到底。

按他的說法是再不開窗的話還沒等軍統的人把他打死自己就要先被熱死。

車隊在福熙路上前行了兩百多米,眼看就要到維爾蒙路路口,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掙脫一箇中年婦女的手向馬路中央張嘯林坐的車車頭跑去。

阿四下意識的踩下剎車,男孩被剎車聲嚇的愣在原地,中年婦女連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野生郡主復仇記

三月廿八

全面攻略

柴刀醬

朕,有病!+番外

南山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