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不收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5章 電池盒,回來的兒子,過節不收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940年6月15日 星期六
下午三點,周冬凜整理完上午的採訪資料交給責任編輯後提前離開了報社。
當他返回周公館時看見隔壁林公館的門前停著一輛計程車,林少生和林管家站在一起指揮兩個小工從車子的後排及後備箱往林公館搬行李。
看見周冬凜出現,林少生衝他招了招手。
周冬凜開啟周公館小門將腳踏車推進去後關門向林公館走去:
“林先生,你回來啦。”
“是,下午到的匯山碼頭,這次都挺順利的。”
林少生一行人五月初從上海出發前往貴州,前幾天周冬凜已經從張大海處得知安插進去的兩人已經全部就位。
“這麼多行李啊。”
“沒辦法,做生意必須四處打點,這裡面都是我準備的禮品,正好你來,一會兒把我給你們家備的禮帶回去,走,這邊讓他們搬著,咱們進去聊。”
“林先生你這也太客氣了。”
“我不在上海的時候拙荊和犬子全靠周先生你全家照顧,這點小禮是應該的。”:
說完又看向兩個小工:
“你們兩個都小心點,裡面全是貴重物品,別磕了碰了。”
周冬凜跟著林少生穿過林家小門後肩並肩向林公館走,趙婉芸領著林思成正站在房門口,看見周冬凜,趙婉芸讓林思成向周冬凜問好。
林思成怯生生的喊了句:“叔叔好。”,隨後躲在趙婉芸身後。
林少生讓她們娘倆先上樓,自己有事要和周冬凜談。
一個小工兩手分別提著一個塞得鼓鼓囊囊的藤編行李箱快步從兩人身邊穿過。
不知是塞得太滿撐壞了鎖釦還是鎖釦沒扣好,其中一個行李箱突然開口,裡面的東西灑了一地。
不過看樣子都是些布料沒什麼大礙。
林少生一邊走一邊叨叨:
“幹什麼呢,說了小心點小心點,行行行,你別管了,你先把另一個箱子放廳裡,這邊我來收拾。”
小工提著另一個完好的行李箱小心翼翼的進了林公館,林少生蹲在散落的行李邊收拾,周冬凜也湊了過去。
“林先生,這些都是蠟染吧。”
“有蠟染也有織錦,還有一些銀飾,都是當地少數民族的手工藝品,我看著挺好看的就收了些。”
說著林少生從一攤蠟染布料中掏出一瓶回沙茅酒,翻看一番確認沒有破損後笑道:
“還好沒摔壞,幸好我聰明提前用這些布料裹住酒瓶。”
“確實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布料堆中露出一個綠色鐵皮小盒的一角引起周冬凜注意,他好奇的問道:
“林先生,那是什麼?”
林少生掀開布料,小盒露出全貌。
“哦,你說這個啊,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在貴州的時候他們託我帶到上海。”
“就這一個小鐵盒嗎?”
“嗯,就這一個,他們說等我到上海了就會有人來拿走,周先生你見多識廣,知道這是什麼嗎?”
周冬凜搖了搖頭:
“不知道,從來沒見過這個東西。”
其實周冬凜見過這個東西,不過他不想給自己找麻煩,至於林少生口中的他們是誰,此時也不適合問。
這個鐵盒是一個小型無線電發報機的電池盒,看大小功率應該是15瓦,裡面裝滿一號糊式電池後可以用來給發報機供電。
15瓦發報機的傳輸距離大約是600公里,由於抗戰時期通訊裝置稀少,發報基本處於無干擾狀態,實際傳輸距離可以達到一千公里以上。
(
糊式電池是鋅錳電池的一種,又稱漿糊電池,因正負極間的隔離層是含有電解液的漿糊而得名。
中國現在用的鋅錳電池中有八成仍是糊式電池。
1912年,中國第一家電池廠——國華電池廠建立。
由於技術落後、經營不善,再加上洋貨在市場上低價傾銷,國華電池廠於1920年關門歇業。
1925年,錫商丁熊照與其他四人合股創辦匯明電池廠,在對美國產的糊式電池進行研究後於1930年將中國人自己生產的糊式電池——大無畏牌電池推向市場。
由於大無畏電池效能接近當時市場上最好的的洋品牌永備牌且價格僅是對方的一半,很快便得到市場的認可。
到1935年,中國市場上的電池便不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