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不收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4章 關東軍防疫給水部,回來的兒子,過節不收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晚上九點,楊樹浦路那片日式洋房深處住著難民的洋房裡。 小男孩的母親和另一個女人已經入睡。 小男孩睡不著覺一個人靜靜的趴在窗臺上向外張望。 窗外幾乎漆黑一片,只有旁邊定海橋上昏暗的燈光將這座鋼筋混凝土建築像一條長龍一般投射入小男孩的眼中。 走廊裡傳來了腳步聲、敲門聲、說話聲。 小男孩悄悄走到門邊趴在門上聽著外邊的動靜,那是下午送他們過來的司機在說話: “走吧,帶你們去做體檢,都安靜點,不要影響其他人休息,行李不用帶了,檢查好了如果不合格還要送你們回來,合格的話有人會把行李給你們送去。” 小男孩好奇的開啟門向屋外張望。 走廊裡亮著燈,走廊的另一側從房間裡走出了八個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下午送他過來的司機正站在樓梯口指揮。 “叔叔,我們什麼時候去檢查身體?” 司機看到站在門口張望的小男孩,連忙走過來說道: “小弟弟,彆著急,他們昨天就來了,你們要是順利的話明天就可以檢查身體,先回去睡覺吧,不要亂跑,大人可不喜歡不聽話的孩子,進去吧。” 他連說帶推的將小男孩塞進屋內然後拉上了門,隨後又走到旁邊和對面的三間房間門口挨個站了幾秒。 看到先前走出房間的人已經盡數下了樓,他快步向樓下走去。 司機帶隊領著這八個人出了洋房,沒有向這片日式洋房的大門走反而繞向了這幢洋房的後方。 等走到圍牆時,一個上了鎖的小鐵門出現在眾人的面前。 司機從口袋中掏出鑰匙開啟鐵門,外面就是亮著昏暗路燈的定海路。 “對面就是工廠,我們走吧。”: 司機指揮眾人穿過鐵門走到定海路上,在所有人過去後他轉身將鐵門用鑰匙反鎖。 隨後他又領著眾人走到定海路另一側裕豐紗廠的圍牆前,那裡也有一扇上了鎖的鐵門。 司機開啟門讓所有人進去後從裡面反鎖了門。 整片廠區裡都亮著燈,雖說算不上燈火通明可看清廠區裡的大部分建築還是綽綽有餘。 一進鐵門緊貼著圍牆有一幢混凝土澆築而成的二層小樓,長40米寬15米。 小樓外面沒有任何的裝飾和標誌,所有的窗戶緊閉沒有向外面透出一絲光。 從遠處看過去這幢小樓完全沒有人活動的跡象。 走過小樓的側牆,整個工廠出現在這些難民的眼前。 他們都好奇的向四處張望。 “行了行了,都別看了,等檢查完身體沒問題這裡面你們可以隨便逛,跟我走吧。” 司機領著眾人走到小樓的門口,開啟門才發現裡面亮著燈。 一個穿著白大褂戴著口罩的男人走了過來,司機轉身對眾人說道: “這是給你們檢查身體的醫生,你們跟著他走,聽他的安排。” 醫生領著這些難民拐向右側的走廊,司機則徑直走上二樓。 小樓裡所有的房間門口都沒有標識,醫生將八個難民引到了走廊的南側頂端。 頂端左右兩側各有一個開著門的房間,房間裡除了一排長椅外空空蕩蕩。 醫生從八人中分出三男一女指了指左邊的房間用簡短的中文生硬的說道: “你們,這邊。” 然後對剩下人指著右邊房間: “你們,這邊。” 等所有人進入指定的房間後,醫生從外面拉上了門: “等著!” 等關上門後醫生從門上的圓形玻璃朝裡面看了幾眼,輕輕從外面將門徹底鎖死。 司機走到二樓後順著走廊一直走到北側最靠裡的一間房間門口,他敲響了房門。 裡面有人用日語說了一聲:“請進。” 司機推開門走了進去。 房間裡坐著兩個五六十歲的男人,一個坐在辦公桌的後面,穿著一身白大褂。 一個坐在辦公桌的前面,穿著一身日軍軍官的制服,腰間別著一把日本30式刺刀。 這間房間裡的三人正是那天在其美路日式小酒館前攔下計程車司機褚林根的人。 白大褂見開門的是司機,問道: “劉桑,都帶來了?” “佐藤博士,都帶來了,一共八個,六男二女。” “很好,藤田君,我們走吧,下去看看。” “佐藤君,那個美國人怎麼處理,當心夜長夢多。” “不著急,給美國人當然要準備最好的,你們好不容易抓來的怎麼能和那些難民一起處理。” 說完白大褂站起了身,等他從辦公桌後走出來時露出了和旁邊日軍軍官一樣的軍靴。 他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檔案,檔案的封面上用日文漢字寫著: 【關東軍防疫給水部中支那實驗紀要】 封面上蓋著紅色的【絕密】印章。 日式小洋房裡,小男孩在將睡未睡之際聽到了很多人上樓的聲音。 這些人在淅淅索索一陣後又下了樓,中間沒有說過一句話。 小男孩強忍了好奇心沒有開門偷看。 在一切恢復平靜後漸漸進入了夢鄉。 ...... 1939年3月19日 星期日 下午四點,周公館。 周春生一個人坐在自己的房間裡看著窗外,周公館大門外的一切盡收眼底。 一輛黑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