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不收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3章 刺汪(五),回來的兒子,過節不收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939年5月15日 星期一 上午九點,虹口蓬路(中文名文監師路,由於英商電車報站Boone Road,音譯蓬路就叫開了)上的德大公記牛肉莊(今塘沽路177號)。 ( 1887年德國人在虹口開設德大牛肉莊,經營牛羊肉、香腸等西餐原料。 1897年在二樓開設餐廳經營西餐,中文名為德大食堂。 1918年中國作為一戰戰勝國禁止敵僑在滬經營,禮查飯店領班中國人陳安生盤下德大牛肉莊並更名為德大公記牛肉莊。 1946年更名為德大公記伙食公司,二樓西餐廳更名為德大飯店。 1947年出版的《百業指南》 同年在四川路南京路口(今四川中路359號南京東路口)開設分店,分店七十年代更名為德大西菜社。 塘沽路總店延續到五十年代關閉。 2015年中央商場地塊改建,德大西菜社遷至南京西路473號。 ) 德大現任總廚魯斌,今年46歲,1910年德大還是德國人經營時進入德大食堂做幫工。 1918年餐廳轉由中國人經營後由於德國總廚和副廚都被召回德國,魯斌被陳安生提拔至總廚工作至今。 日本人興起吃牛肉起源於明治維新時期,為了向西方學習日本政府提出牛肉強身健體的口號鼓勵日本人以牛肉為主要肉食。 同時從西方引入大量的肉牛品種到日本本土進行改良最終使和牛成為一個世界聞名的肉牛品種。 魯斌由於牛排烹製技藝高能夠滿足日本在滬高官的各種刁鑽口味,所以上海淪陷後處在日佔區的德大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 同時德大的生意反倒因為日本在滬高官的青睞變的一座難求,能夠在德大吃到魯斌親手烹製的牛排成為了在滬日本人之間一件值得誇耀的事。 按照現在日本人中二的說法魯斌就是當時上海灘的牛排仙人。 不過魯斌並沒有因為這些虛名沾沾自喜,自年初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陳安生去世後更是把協助陳的後人將德大這塊招牌長久的做下去視為自己的餘生目標。 此時,魯斌正一臉嚴肅的站在廚房門口對所有廚師做開業前的訓導: “老劉,十八號去華懋飯店幫忙的廚師名單擬好了嗎?” 副廚老劉從上衣口袋拿出一張摺好的紙遞了過去: “都好了,總廚請過目。” 魯斌接過紙開啟,上面連他總共有六名廚師,其中包括一名總廚,兩名一廚和三名幫廚。 “阿毛呢?幫廚裡怎麼沒有?” 阿毛是魯斌在新進的一批幫廚裡最喜歡的一個,按照他的說法這小夥子頭子活絡(聰明,反應快),會看三四(察言觀色)。 “阿毛家裡有點事,請了一個禮拜的假,我讓阿慶頂替他。” “阿慶?” 一個年輕人從第二排擠了出來: “報告總廚,我是阿慶,上個禮拜六來應聘的,今天第一天上班。” “老劉,搞什麼,這麼重要的宴會他第一天來上班你就讓他去?” “總廚,他原來在羅威飯店(今紅房子西菜館)做幫廚,有經驗!” 魯斌看向年輕人: “那邊做的好好的你怎麼不做了?” “魯總廚您是上海灘牛排的一號人物,拜師當然要拜排名第一的。” “小赤佬嘴巴倒是蠻花的,做桑活手勢哪能樣?” “一會兒請主廚指教!” “好,散會以後我親自來考核,要是不合格的可別怪我不給你機會!” ... 下午兩點,工部局二樓小會議室。 周冬凜坐在最前面向十八號參加汪精衛演說會的所有新聞媒體代表宣佈會議流程以及注意事項。 從辦出去的證來看這一次報名參加的總共有五家電臺,十八家報社和三家雜誌社共62個人。 會議流程和注意事項宣佈完畢後便是周冬凜自認為的重頭戲——汪精衛獨家採訪權拍賣。 當他宣佈準備進行拍賣這個流程時,兩家日本電臺,八家日本或者有日本背景的報社及雜誌社因為本身就非常容易進入日佔區對汪精衛進行採訪提出放棄拍賣準備離開會議室。 正當會議室裡剩下的人都等著看周扒皮吃癟時,周扒皮拿出了會場的示意圖。 示意圖上汪精衛演說臺的正前方第一排被劃分為五塊區域, 五塊區域裡的兩個圓形自然表示的是主桌以及最重要嘉賓落座的圓桌。 兩個圓桌的外側畫著兩塊紅色扇形區域,扇形的凹處斜對向演說臺,所有人都知道那是持紅色採訪證記者能夠活動的區域。 雖然這兩塊區域是採訪區裡離演說臺最近的,不過因為是斜對,拍攝角度並不好。 為此周冬凜還貼心的在第三排和第四排的四個圓桌中間留了一塊紅色區域作為拍攝區。 之所以把拍攝區留在那是因為這個位置距離演說臺已經超過十米,手槍射擊的命中率大大降低。 周冬凜當著所有記者代表的面敲了敲第一排兩個圓桌中間的位置: “為了表示對拍得獨家採訪權的新聞媒體支援,我在這裡設了一個黃金採訪位,這個採訪位最多可以容納兩家新聞媒體,其中之一自然是拍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