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不收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3章 極限拉扯,回來的兒子,過節不收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房門開啟,幾個保鏢和憲兵拿著槍衝了進來。 掃視一圈後將目標鎖定在坐著的藤田一郎和周春生身上。 藤田一郎用日文對房間裡的人喊道: “大家別緊張,剛才我是在教周先生日語,周先生可是個好學生。” 之前趴著的眾人緩緩坐起身看向兩人,周春生一把摟住藤田一郎的肩: “不好意思啊,各位,剛才藤田先生在教我日語,沒控制住嗓門,大家繼續,繼續。” 藤田一郎像只雞仔一樣被周春生夾住,左右扭了兩下沒掙開。 他伸出左手搭在周春生的手背上,拇指點在虎口位置用力按下去。 周春生吃痛鬆開手,藤田一郎轉身用日語清退了保鏢和憲兵。 他拿起德利往周春生的小酒杯裡倒了一杯酒。 (德利,日本盛酒的酒壺,瓶頸長且細,瓶身矮圓) 周春生面露不屑之色: “藤田先生的酒量怎麼樣,你們日本的酒一點勁都沒有,要不我們換大點的杯子。” 藤田一郎自恃酒量不凡: “哦,看來周先生酒量不錯,那今天我們可要不醉不歸,喝個盡興。” “好,不醉不歸,喝個盡興。” “周先生請稍等。”: 藤田一郎站起身走出房間,再進來時手裡拿著一個托盤,托盤裡放著兩個一合枡。 (枡原是日本的度量單位,以前日本米、油、鹽、酒都可以用枡來測量,豐成秀吉統一日本後規定一枡等於現在的1800ml。 用作酒器時多為一合枡也就是180ml,不過現在這種木質容器一般作為盛酒杯的托盤。) 周春生饒有興致的看著他,之後便看到令他咋舌的一幕。 兩個光著膀子、頭上扎著綁帶、身高一米六的日本小漢合力豎著抱著一個木質酒桶跟在藤田一郎的身後進了房間,頓時吸引了房間內所有人的注意。 藤田一郎將手裡的托盤放在矮桌上,指揮兩個小漢將木桶豎立放在周春生和他的座位中間靠後一點的地方。 一個小漢從後腰抽出一把匕首,將木桶上捆紮的稻草割斷取下。 隨後用匕首沿著桶蓋和桶身劃了一圈,將匕首插進接縫處撬開桶蓋。 桶蓋掀開後,裡面裝了大半桶淡黃色混濁液體,一股帶著淡淡酒香的米香味在房間中瀰漫開來。 兩個小漢拿著桶蓋和割下的麻繩轉身離開房間,藤田一郎湊到桶邊聞了一下: “斯國一!”(厲害!) 房間裡的其他日本人聞到香氣也被吸引過來,不過看到桶裡的樣子後又都搖頭走開。 周春生好奇的問道: “藤田先生,這也是你們日本的清酒嗎?” “這是生酒,把生酒壓榨過濾加熱熟成後才是清酒,生酒相比清酒更能保留米的清香,口感更加清爽,只是沒經過加熱很容易變質,難以儲存和運輸,今天咱們運氣好,正好店裡有剛發酵好的酒。” “這玩意不就是東北的米酒,上海的酒釀嗎,能喝醉人?” “這酒後勁大,周先生可不要小瞧它。”: 藤田一郎邊說邊坐回自己的位置,拿起枡伸進木桶裡舀了滿滿一枡酒放在周春生面前,隨後又給自己舀了滿滿一枡酒。 他端著木枡說道: “周先生,很高興認識你,來,咱們走一個。” 周春生疑惑的看向藤田一郎: “藤田先生也去過東北?” “是,我1905年參加大日本帝國陸軍,當時就駐紮在奉天金州。” (今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金州1913年更名為金縣,1987年撤銷建金州區。) “這樣啊,看來咱們還挺有緣。” 周春生和他碰了一下杯,兩人將枡中酒一飲而盡。 周春生咂吧了兩下嘴: “這酒看著渾不拉幾,入口倒是清爽,有點意思。” 藤田一郎夾了一塊魚生放到周春生的小碟中: “周先生,試試看,這酒配鮮食更能體現食材的本味。” 周春生夾起魚生在裝有醬油和山葵醬的料碟裡轉了一圈送入口中,含了幾秒後嚥下: “嗯,不錯,鮮甜鮮甜的,還帶著點辣味。”: 說著他拿起藤田一郎的木枡伸進酒桶裡裝滿酒,又把自己的木枡裝滿。 “藤田先生,這杯我敬你,託你的福咱今天吃回細糠,來,走一個。” 兩人再次一飲而盡。 周春生喝完隨手將自己的枡伸進酒桶舀滿拿出來: “藤田先生,我喝酒快,你不用跟我,這米酒在俺們東北都當水喝。” 說完一口喝下。 “周先生好酒量,我陪你”: 藤田一郎不服氣,也舀了一枡酒一口喝下。 “好,痛快,這樣喝酒才有意思,我幫你滿上。” 周春生抓過藤田一郎的枡裝滿酒,又把自己的枡裝滿。 藤田一郎還沒來得及說話,周春生又一次把酒喝光。 “好酒量,好酒量。” 藤田一郎跟著把酒喝光。 ... 連喝了五枡酒後,周春生的臉上泛起紅暈,眼角也佈滿血絲。 藤田一郎比他好不到哪去,兩人勾著肩大著舌頭胡亂瞎侃。 周春生吹噓他在新京時破的案子,藤田一郎吹噓他在日俄戰爭時立下的戰功。 兩人正聊得火熱,藤田一郎隨口問道: “周先生有沒有去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