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不收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9章 赤木親之被殺,回來的兒子,過節不收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941年5月20日 星期二
上午八點,上海憲兵隊。
風間哲也正要開啟辦公室的門,北原野史火急火燎的跑了過來:
“風間少佐,又死人了?”
“什麼又死人了,說清楚。”
“今天凌晨兩點,蘇聯領事館門口有人被槍殺,匯山捕房的人趕過去後確認死者是法國人。”
“法國人?來,進來詳細說。”:
兩人在辦公桌邊坐下後北原野史將上午從匯山捕房發來的案情通報快速交待了一遍:
“死者男,身高一米八五,法國人,屍體頭朝西腳朝東,致命傷是槍傷,彈頭直徑7.85mm,子彈從右側後腦射入當場斃命,巡捕詢問蘇聯領事館門口的警衛,警衛說這個法國人沿黃浦路從東向西走,在經過他們領事館門口時聽到一聲槍響隨後看到他倒下,守衛沒有看到槍手,據辦案巡警判斷,槍手應該是躲在禮查飯店禮查路一側圍牆後面開的槍,不過巡捕沒有在那個位置找到彈殼。”
“禮查路?那裡好像距離蘇聯領事館門口有一段距離吧。”
“直線距離30米。”
“30米?槍手用的是步槍?”
“這個不清楚,但是如果是步槍的話目標就太明顯了,附近的巡警和憲兵聽到槍聲就趕過去,沒有看到可疑的人。”
“30米,一槍直接命中頭部,這槍法如果說是手槍我不知道是該說蒙的還是太神。7.85毫米直徑彈頭,不是毛瑟彈就是勃朗寧彈,難道和德國人有關?這個法國人什麼身份?”
“已經讓法租界那邊去查了,現在還沒有訊息過來。”
...
上午十一點,北原野史將法租界捕房內常駐的憲兵匯總過來的訊息報告給了風間哲也:
這個法國人是乘坐法國籍郵輪從法國馬賽出發2月底到的上海。
明面上的職業是商人,不過據公董局內的線人彙報這個人和公董局警務處副總監饒伯澤一直在私下接觸。
而這個饒伯澤是戴高樂組織的自由法國運動鐵桿擁護者。
雖然在新任維希法國駐滬總領事上臺後所有法國籍移民都簽署了效忠維希法國的承諾書,但是自由法國在暗處的活動並沒有徹底停下。
這個饒伯澤和蘇聯駐滬領事館的武官顧倫近私下關係非常好。
綜合所有情報,風間哲也對整件事有了一個猜測:
“這個法國人是自由法國派到上海來執行任務的,透過饒伯澤結識了顧倫近,又想透過顧倫近接觸到蘇聯總領事,最終目的應該是想為自由法國獲取蘇聯的承認和支援。”
(
背景:
1940年6月法國投降後,戴高樂在英國倫敦發表《告法國人民書》,標誌“自由法國運動”開始。
初期,自由法國並沒有得到美英蘇的支援,美國和蘇聯都只承認維希法國。
而英國自始至終都只是想利用法國人幫他對抗德國,一直在伺機吞併自由法國的軍事力量。
戴高樂為了制約英國人,選擇和法共合作,並一直在向蘇聯拋橄欖枝,而此時蘇聯更傾向於法共,希望由法共的負責人頂替戴高樂的位置。
)
如果按照這樣猜測的話,這個法國人的目的多半是被德國人發現了。
所以德國人趕在他們達成目標前殺人滅口,那這個案子跟他們日本人自然就沒什麼關係。
風間哲也直接給案子的處理定下基調:
“憲兵隊不參與,讓匯山捕房按照普通的兇殺案處理。”
...
1941年6月,陳公博申請成立的“上海特別市保安司令部”正式組建完成。
陳公博任司令,警察局局長盧英任副司令,周春生任特務大隊大隊長掛上校軍銜。
同月,汪任委員長,陳公博、周佛海任副委員長,實際控制人是秘書長李士群的清鄉委員會組織的第一階段清鄉開啟:
在1941年夏至1942年夏在蘇南的蘇(州)、常(熟)、太(倉)地區和(無)錫、武(進)、澄(江陰)地區舉行“清鄉”。
...
1941年6月17日 星期二
上午八點,愚園路上的一間洋房內,工部局警務處副總監赤木親之換上一身挺括的西裝。
今天他要送他的妻子去麥琪路(今烏魯木齊中路)上的紅十字總會醫院(今華山醫院)做產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