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不收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1章 普善山莊,回來的兒子,過節不收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冬凜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翻閱手裡的檔案,這是一份上海市政府提交到汪偽行政院請求批覆的《上海市政府組織規則》。
這份檔案不算什麼機密,甚至可以說是半公開的,按照流程今天就會正式批下,明天很可能就會登上汪偽的報紙。
1938年12月1日,偽維新政府將原屬江蘇的南匯、川沙、奉賢、寶山、嘉定、崇明六縣劃歸傅筱庵的上海特別市政府管轄,六縣改縣為區。
汪偽在之前的基礎上略作修改,將整個上海劃成十四個區,除改縣為區的六個郊縣區外還有:
市中心區:原引翔、殷行、江灣等區;
滬北區:原閘北、彭浦、大場等區;
南市區:原滬南區;
滬西區:原漕涇、蒲淞等區;
北橋區:原上海縣黃浦江以西區域;
浦東南區:原楊思、塘橋、洋涇等區;
浦東北區:原高橋、高行、陸行等區;
特別區。
檔案在特別區上未做詳細標識,不過據給他檔案的線人說這裡的特別區其實就是法租界。
此時的法國維希政府雖然是德國的傀儡政府,但是作為德國盟友的日本已經將法租界視作自己的地盤,而日本人的傀儡汪偽竟然更是直接將法租界划進了自己的政治版圖。
周冬凜無奈的搖了搖頭,自己住的地方竟然在這樣的情勢下變回了中國政府的轄地,而這個中國政府卻只是一個偽政府。
敲門聲響起,張東昇從門外將頭探了進來:
“週記者在啊!”
“東昇,你是剛回來還是準備出去?這幾天忙什麼呢?”
“上午剛去的普善山莊仁濟堂,他們說從這月開始到現在已經收斂了一千四百多具屍體,我下午準備去他們的材廠轉轉,拍點照片,看看能不能在報上發起募捐,這鬼天氣窮人的日子不好過啊。”
“那我跟你一起去!”
“週記者你下午沒事嗎?我的腳踏車正好閘壞了,我看你車停外面想著借你車用用。”
“我沒什麼事,一起去吧。”
半小時後,周冬凜拉著張東昇騎到了戈登路康腦脫路的普善山莊材廠。
淞滬會戰前這個材廠設在南市,戰後搬到現在的地方。
裡面是一片空地,堆滿了用來釘攢棺材的木板,十幾個木匠在裡面忙碌,敲打聲不斷。
周冬凜剛把腳踏車停下鎖好,一輛裝滿棺材的卡車停到材廠門口。
八個穿著藍十字工作服的工人從車上跳下,將車內的棺材從車上卸下向材廠內的空地搬。 棺材上方都沒有釘蓋子,可以清楚的看見裡面的屍體。
周冬凜和張東昇正向裡走,一具棺材從兩人身邊抬過,裡面塞了五六具孩童的屍體,大的不過五六歲,小的也就剛滿月。
每具屍體身上都穿著殘破的單衣,張東昇舉起相機按下了快門。
材廠的負責人見有外人來放下手裡的活出來接待他們,知道兩人的身份後向他們大吐苦水。
往常他們都是清晨出車晚上回來,基本每天也就收半車,在材廠釘好蓋子第二天拉到虹橋或者青浦的義冢埋掉。
從二月開始,氣溫突降又逢寒痧流行,每天少則兩車多則三四車裝的滿滿的運回材廠。
(
痧症——感受時令不正之氣,或穢濁邪毒及飲食不潔所引起的一種季節性病症
上海淪陷後,租界內的死人和活人一樣都不能隨意進出。
有錢人家會將逝去的親人送進殯儀館寄存,辦下證後葬至郊外的墳場。
窮人家活人的生活都難以為繼更不可能管死人,好一點的用草蓆或者簡易的棺材將屍體包裹後扔在路邊,差的就直接曝屍在外。
普善山莊會給收來的每一具屍體登記造冊,如果將來有親人尋過來要求落葉歸根便會按照編號重新掘開墳冢將屍骨還給對方。
)
此時雖然材廠內堆積了不少木板,可照這樣的趨勢用光也用不了幾天。
現在租界內物價飛漲,木板的成本也增加不少,雖然有不少租界內的慈善人士會定期捐助,但山莊的運營已經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只能想辦法在各處省錢。
說著負責人伸手指向已經堆了十幾具棺材的那塊場地:
“兩位剛才也看到了,要是資金充裕又怎會把這些孩童裝進一個棺材,生前就受盡苦難,死後還不得安生,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