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不收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4章 刺殺程海濤,回來的兒子,過節不收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939年9月23日 星期六
下午,愚園路汪公館。
周拂海走進王三水的辦公室,告知他上午王克敏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發表宣告,表示願意追隨在王三水之後。
王三水面無表情,並不覺得這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他21號從南京回的上海,22號王克敏和梁鴻志的臨時及維新政府以聯合委員會發表宣告,表示願意協助王三水組建新政府。
說白了那兩人就是為了應付日本人喊的口號,沒有任何實際性意義。
自9月19日開始,在土肥原賢二的策動下,王克敏、王三水與梁鴻志在南京召開三方會談,商談成立統一政府。
從左到右:王、汪,梁
這是三大漢奸的第一次會晤,不過在這之前他們互相之間早就已經談過多次。
1938年4月4日,南京維新政府梁鴻志赴北平與臨時政府王克敏會談商量合併。
王、梁北平會談結束
1946年3月2日梁鴻志被捕,同年5月21日以叛國罪判處死刑
4月29日王克敏回訪。
9月20日經日本批准,南北兩個偽政府成立聯合委員會,實現了形式上的聯合。
不過這兩個偽政府包括他們後面的支持者日本陸軍省與華中派遣軍之間彼此不服,這個聯合委員會一直是個鬆散的組織各自為政。
1939年6月27日,王三水北上在北平日軍杉山元司令官邸與王克敏會談,王克敏提出新建立的中央政府要以他的臨時政府為主體,總部設在北平,汪沒有表態,王克敏發表宣告不支援汪政府。
9月19日,三方會談一開始,王克敏便先發制人、故弄玄虛,先說關東軍準備將宣統皇帝移鑾北平,又說日軍準備扶植吳佩孚出山,意思就是你王三水不過是日本人的備胎,那兩個人隨時可以取代你。
三方會談很快陷入僵局,汪將自己精心準備的中央政府組成方案宣讀出來,王、梁兩人均表示沒有接到華北、華中日軍機關通知不予表態。
事情很快有了轉機。
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日本譴責德國破壞了《反共產國際協定》中一致行動的原則,日本平沼內閣被迫辭職。
8月30日,阿部信行就任日本第三十六任首相。
9月1日,德軍閃擊波蘭。
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開啟。
9月4日,阿部內閣發表宣告宣稱:當次歐洲戰爭爆發之際,帝國將不介入,專心解決支那事變。
目的是穩住英美,視德國戰爭推進情況再定。
同日,日軍大本營決定在南京成立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
此時日本陸軍正準備與德意締結三國同盟,對此宣告極度不滿。
阿部信行為儘快在中國戰場獲得政績,按照前任內閣方針加快推進在中國建立統一的親日政權。
9月15日,日本參謀本部起草《以建立中央政府為中心處理事變的最高方針》,聲稱:“建立新中央政府的工作,其實質包括促成重慶實現停戰,以及吸收重慶的軍力和財力”。
9月20日,王克敏因談判無果準備離開南京返回北平時,汪精衛收到了日方送來的《方針》並以此將王、梁二人再次拉回談判桌。
9月21日,三方對一些籠統的、非原則性的問題達成一致,至於其他細節之後由中央政治會議決議。
三大漢奸的第一次會晤以表面上的聯合實際貌合神離、各方都不滿意的結局收場。
9月23日,日軍大本營撤銷華中派遣軍番號,下達中國派遣軍和第13軍戰鬥序列。
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西尾壽造,總參謀長板垣徵四郎,總司令部設於南京,下轄:
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多田俊,參謀長笠原幸雄,司令部駐北平。
第11軍,司令官崗村寧次,參謀長青木重誠,司令部設漢口。
第13軍,司令官由西尾壽造兼任,10月26日由藤田進接任,參謀長櫻井省三,司令部設上海。
第21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參謀長土橋勇逸,司令部設廣州。
其他還有第三飛行集團,中國派遣軍直轄第7通訊隊,華中氣象部,第四鐵道部等...
......
軍統這邊在收到周冬凜“贊助”的第一批武器後立即展開對租界內親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