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二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1章 疏通關係,明朝海盜王,三七二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哦,是這樣的。”葉秋見汪修齊疑惑,便解釋道: “在大明販私鹽是要殺頭的,要想購鹽售鹽,就必須得到官府開具的鹽引,而換取鹽引的辦法,就是用糧食。 所以,不少鹽商為了謀利,就開始屯田,再把糧食運送到戍邊換取鹽引。” 徐渭點了點頭,順著話題補充道: “這就是所謂的中鹽之法,軍守邊,民供餉,以鹽居其中,為之樞紐,故曰開中法。” “大明朝還真是人才濟濟啊,這麼一來,種糧、運輸的成本都省下了。”汪修齊感嘆了一句。 “不錯,天朝不缺人才,但都把精力放在內部攻伐上了。”徐渭附和了一句,突然想到了什麼,諫言道: “主公,此次陣仗不小,不如乘此機會,再網羅一些人才?” “當下五島剛剛起步,別說那些眼高於頂的人才看不上,就算看得上,我也不想弄出太大動靜。“汪修齊否決了徐渭的提議,沉吟片刻,又緩和了語氣說道: “不過,去疏通一下關係,為今後做打算還是有必要的。” 徐渭沉默了一會兒,才緩緩點頭。 眼下的情況的確比較尷尬,一方面宋國和大明的和談失敗,關係跌入冰點,此時取人心,強我力,難度太高。 再者,和自己交好的“越中十子”,無一不是聲名顯赫之輩,動了他們,萬一觸怒到了文官集團,恐怕今後遷徙難民都成了奢望。 二來,汪修齊還不是宋國的掌權者,雖然在封地獨立發展,但還是要受到汪直的制約。 而汪直是個商人,對於觸怒大明而無利益可圖的事情,斷然是不會同意的。 “主公言之有理,是徐某心急了。”徐渭拱了拱手,進而問道: “所謂的疏通關係,指的是?” 汪修齊擺了擺手,笑著說道: “先生不必致歉,我等就事論事罷了。 至於疏通關係,指的自然是裕王府。 老皇帝五十多了,剛愎自用,心機深沉,想要改變他自然不可能,那就只能從他的兒子、孫子下手了。” 幾人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的目光中看出了震驚,徐渭忍不住發問: “殿下莫非是想搭上裕王那條線?” “裕王資質平庸,貪財好色,扶持他價值不大。”頓了頓,汪修齊又指點江山似的說道: “不過,好在他並不專權。” 戚繼光似乎品味出了話的意思,琢磨半天,才開口說道: “殿下莫不是看中了裕王府中的幾位侍講?” 剛開口,他又搖了搖頭,帶著否定的語氣說道: “徐玠已為當朝次輔,要疏通他的關係,恐怕不易。 高拱為人高傲,不近女色,不愛錢財,除了裕王,誰的賬也不買。 至於張居正,他只是個普通的翰林,因得徐玠賞識而進入王府,但手中並無實權。” 元敬不簡單啊,連朝堂之事也摸得一清二楚,難道也在找靠山……俞大猷看向戚繼光,目光裡帶著詫異和感嘆。 戚繼光輕咳兩聲,給了俞大猷一個你懂得眼神。 汪修齊倒是不以為意,歷史上的戚繼光本來就不是一個只會喊打喊殺的武夫,他不僅在軍事上有極高的才能,在送禮拉關係上也是一把好手。 這也是他在大明能幾十年屹立不倒的原因。 “不用猜了。”汪修齊開門見山,說出了他的目標: “我指的是馮保,曾經的司禮監秉筆太監,不過,現在只是裕王府的一個小宦官。” “是他?”眾人都是疑惑不解,只有純陽子微微頷首。 吃了一個月生雞蛋的純陽子氣色好了很多,頭髮也稠密了不少,已經能紮起髮髻,他面帶笑容,溫和說道: “馮保貧道認識,的確是個妙人。 他雖為閹人,卻是善琴能書,在司禮監的時候,就負責監刻書籍,其中的《啟蒙集》、《帝鑑圖說》、《四書》都是由他負責的。” 俞大猷皺了皺眉,不屑地說道: “一個閹人有何值得結交的?” 汪修齊笑而不語,端起茶盞,不急不緩地喝著茶水。 “此言差矣!”徐渭起身反駁,看向俞大猷,引經據典,侃侃而談: “宦官在朝廷的實力不容小覷,他們自身沒什麼影響力,但卻是皇帝的家奴,是用來制衡文官的利器。 靖難之役,要是沒有宮中的宦官通風報信,文皇帝恐怕也坐不了江山。 土木堡之變,要不是有宦官王政專權,明英宗也不會被俘。 奪門之變,沒有宦官曹吉祥,英宗就奪不回皇位。 更有甚者,要是沒有宦官張敏等人的保護,可能就沒有孝宗,天朝的歷史也將改變。 主公剛才說過,裕王不是專權之人,這意味著什麼,難道俞先生沒有聽懂?” 俞大猷一愣,支吾半晌,才紅著臉說道: “裕王不專權和宦官有什麼關係,難道……” 說到這裡,他愣住了,此刻才明白了徐渭的意思。 徐渭淡淡一笑: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