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文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章 破家,鐵甲騎兵,言文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章破家
兄弟倆繼續趕路,邊說邊走。等走到目的地,王達民才明白土著口中的蠻遠是多遠。不過也不是沒好處,一路走來東拉西扯、威逼誘惑。知道了這個異世的些許情況,不再是兩眼一抹黑。
現在是唐代,村口大櫸樹下有個抄扳,上面記錄一些朝廷舉措,比如加稅、征夫等。村裡王里長識字,經常念給大家聽。不過都不是好訊息罷了。
地理位置應該在黃河以北,河北山西附近,一個因該是瀛州轄下叫交枉的小城的西南邊。因為前年交枉來了一大票流民,都是長城那邊的,差點破壞了縣城。這事鬧得比較大,所以鄉間也傳得沸沸揚揚,後來被趕回關外去了,聽說沒幾個活下來。
北方這邊的主要口糧是小麥,黍米、粟米等粗糧。就像自己家種的、吃的都是這些。朝廷稅收五成。六畝旱地收成好的時候能有11石,交了稅後,剩下去掉糠秛能打出400斤左右的精糧剛好夠一家五六口吃食,但碰上天災人禍的話,就只能想別的辦法了。不過大家一般都會偷偷存糧。村裡家家都在自己院子裡,房裡挖坑藏糧。這是村裡祖輩傳下的規矩了,絕不賣糧過冬。
王達民初聽到這說法,覺得挺不錯,不給地主老財剝削。但後面想想又覺得這個主意不太對:在太平年間自然沒有問題,要是碰到亂世,卻是取禍之道啊。回去給便宜爹說說把糧食藏山裡去。
看著這河還挺寬的,河水也挺清的,應該不是黃河支流(王達民的錯誤想法,這會兒黃河可不渾濁,不過確實不是黃河,黃河離得遠著呢。),和小弟在河裡痛快的洗了個澡。王達民更是灌了一肚子水,實在口渴極了。
“怎麼樣!哥沒來錯吧,這裡還是小時候你帶我來的呢。哥,你真的什麼都忘了嗎?”小弟翻起黑黑的屁股,嬉笑著問道。
一個謊話要用十個謊話來圓。王達民深知這個道理,在路上就想好了說法,自己睡了一覺,去了很遠的地方,向神仙學了很多本領。結果學的東西太多了,許多東西都混亂不堪。一時半會想不起來了。
王達民忽悠著小弟:“是啊,記不起來了。我們還有個大哥嗎?去哪兒了?”
“不知道”小弟無所謂的回答。
王達民疑惑了:“不知道?”
小弟繼續說起:“對,聽爹說好些年前去打仗了,然後就沒見過了”
哦,算了,還是好好休息會兒吧。王達民心想八成是掛了,管他呢反正沒印象。
水玩夠了,王達民想起了正事,來到岸邊,找了個空的河灘。開始畫畫,畫了一大半覺得自己的分析應該不錯。
王小弟在邊上看了一會兒,覺得莫名其妙,問到:“哥,你畫的啥啊,好難看。
“邊去,你大哥的歷史不咋地,可地理可是頂頂的。你仔細看好,記下來,這一圈裡面的就是我們中國,喝Oh噢……就是大唐了,看哪裡呢,你這是啥眼神。嗯?看不懂嗎,讓我從基本教起好了,反正有的是時間。呶,看好,這個叫地圖上北下南,左……”一堂生動,有趣形象地理課,真是聽的全神貫注,講得口吐白沫,不是,口乾舌燥,趣意盎然。
不知不覺間太陽眼看就要下山了。
“哥,快,再快點啊,爹打耳光很疼的。”小弟頭前小跑著,回頭不斷催促王達民。
這話沒有絲毫折扣,王達民已經數次感同身受。不知不覺間加快了腳步。經過一次地理普及,王大富對哥哥崇拜已經高山仰止,言聽計從。
已經能看見自己家的田地了,再不久就可以到家了,希望不要晚得太多。
不對,有問題。
“哥,怎麼了?啊!誰?誰踩了我家的地。”小弟見王達民停了下來,著急問道。
是動物腳印,很多動物,是馬,騎兵,很多騎兵。糟了!村子出事了。
“快,出事了。”王達民嚴肅說道:“小弟等會兒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聽哥的,知道嗎!”
小弟急得眼淚都流了出來,忙不迭回答:“好,好,好,哥我聽你的,咱快回家”
遠處已能看到濃煙四起,隱約有哭喊聲傳來。不能再往前了,外圍肯定有斥侯巡邏,貿然而進只有壞事。
二人停在一棵大樹下,王達民爬上樹頂觀察,小弟在樹下一個勁的問看到爹沒有。
王達民其實已經看到便宜老爹了,情況還好,看起來是被抓了壯丁了。看騎兵的裝束武器不像胡人,倒像是中原人。但是旗手舉的不是唐旗,而是一個晉字。心念電轉,王達民終於明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