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倭國高中的一天
一畝花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4章 倭國高中的一天,五零饑荒,九姊妹共立新門戶!,一畝花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心裡都明白,但周越卻並沒有對哥倆言明,這是軍人的本能,隨時都能開啟的保密機制。
但其心中的遺憾和失落,卻是肉眼可見的,沒有別的,他是軍人,如果她真的潛伏下來。
那麼,也不知道再見她,又得到何年何月了。
被他惦記著的人吶,如今正在山裡面進行全封閉式的學習訓練。
一起參與的高達五十人,都是從各個領域挑選過來的人才,年齡最小的十歲,最大的不超二十。
他們在一起學習倭國文化,從小學初中,以及他們的禮儀、生活、職場、社會。
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管理非常嚴格。
倭國在1947年進行了教育改革,改行九年義務教育。
1950年九年義務教育完全普及,就學率達99%。
1965年初中畢業升入高中的比率達69.6%。
他們採取的是“六三三四”單軌學制,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由原來的6年義務教育延長到9年。
六十年代是他們經濟騰飛的時期,彼時他們的發展已經超出了國人的想象。
之前也只是從歷史課本上稍作了解,但真正參與進來以後才發現,他們的經濟已經發達到我們八九十年代的水平。
不得不承認,他們的工業體系真的很完善。
可那又如何?
靠著掠奪來的資源,踐踏了多少人的鮮血,以為過上了好日子就可以萬事大吉?
前世的積累,今世的過渡,長達一年的學習後,小酒以伊藤靜和的身份踏上了倭國第三大城市橫濱。
伊藤靜和,女,十六歲,孤女,十五歲考上橫濱市重點高中後因自閉症暴力傷人休學一年。
她這個身份自然是偽造的,真正的伊藤靜和已經自殺去世了。
她是個性格孤僻,患有嚴重自閉症的女孩子,之所以暴力傷人是因為校園暴力反擊所致。
那件事之後給她留下了可怕的心理陰影,不堪重壓,自殺離世。
用她的身份活下來的伊藤靜和轉學至橫濱第二高中,是僅次於重點的高中。
她是個孤兒,平時都是半工半讀維持學費和生活費,義務教育階段尚能過得去。
可如今是高中,高中的學費和生活費都要自理,萬幸學校方面給她開通了綠色通道。
在食堂幫廚,她平時話不多,主要怕露餡,這份工作也是組織為了讓她更快融入進來。
一個月兩萬日元的工資,能顧住她的學雜費,平時穿著也都是校服,無須其他支出。
為了方便她上下班,還給她安排了食堂庫房庫管工作。
住宿在這裡,每天就是班級和食堂兩點一線。
剛開始來的時候很不適應,感覺一切都很陌生。
幸好大家都是高一新生,沒有誰認識她,她也不需要倭國朋友。
但正常的交際要有,將來能利用的時候,也會得心應手,所以半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初來時候,更多是練習自己的口語,日復一日的學習他們的國語。
只有國語學好了,其他科目她才能快速做出反應。
她的一日三餐都吃食堂,學校食堂難吃,全球都一樣,倭國自然也不例外。
他們的食物講究好看的外觀,不惜犧牲味道,少卻品種齊全,基本上離不開豆腐和魚。
一般是米飯搭配味增湯和漬物(鹹菜),可以是納豆,也可以是各種小菜。
之後是豆腐、雞蛋和一種海鮮魚類。
早餐簡單一點一個飯糰,中午稍微豐盛一些,晚飯做一些下酒小菜。
一日三餐講究清淡,一日三餐離不開魚,脂肪含量低,也很少見油腥。
學校食堂為自助形式,每頓飯按價格分配,30-50日元,也有更便宜的鹹菜主食組合,只要十日元。
像是食堂勤工儉學的這些學生,都混到這一步了,能管吃住,自然吃不到魚蛋,偶爾能吃到豆腐,已經是萬事大吉了。
他們一日三餐都是等學生吃完了才去吃,一般人是鹹菜加主食,大廚們都留的有肉蛋。
小酒也不傻,主食隨便吃的情況下,往往打一大盤,之後是各種小菜。
不過她自己找地方消化,一邊吃一邊往空間轉移,一大盤能吃五分之一算是胃口好。
等休息的時候,再進空間自己做菜,就著打來的米飯再吃一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