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翠紅的軍嫂生活3
一畝花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6章 翠紅的軍嫂生活3,五零饑荒,九姊妹共立新門戶!,一畝花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翠紅來到集市上後,就獨自揹著簍子走進了人群,沒有和任何軍嫂打招呼,主要還是不熟。 她不著急買或者換,只是站在每一個攤位前觀察,觀察他們的溝通方式,買賣方式,以及價格。 主要這邊說話用方言,很多都需要猜,萬幸這年代老百姓大多不識字、文盲,而且在交易的時候,不拿票是需要偷偷交易的,她眼神不錯,又善於觀察,逛了一會兒,就瞭解了個大概。 而且陝省和豫省都是北方,都以麵食為主,氣候上相差不是很大,除了方言難以攻克外,其他倒也不是個問題。 缺水的地方想要買到魚何止是困難,簡直是異想天開。 且集市上別說豬肉了,就連雞蛋、鴨蛋這些都很少見。 大部分的農副產品都是自家種的蔬菜、春天時候曬的野菜乾、自己家編制的草帽、藤筐,還有家裡一些手藝人做的陶罐、瓦罐,自釀米酒、米醋…… 最讓唐翠紅驚喜的是買到了豆腐,一毛錢三斤,兩毛錢給了她七斤,為此她還從旁邊的陶罐老鄉手裡,花一毛錢買了個大陶罐,豆腐裝到裡面,倒是也不怕撞碎。 韭菜五分錢買了一大捆,足有兩三斤,水靈靈的,老太太種的很好。 蒜薹一毛錢買了三斤,帶著蒜頭的老蒜苗,兩分錢一斤,她買了五斤。 比她採摘的還要新鮮的蒲公英、車前草、灰灰菜等野菜,一毛錢足足五六斤。 最重要的是,讓她買到了槐花和香椿芽,這些大概是野生的,沒什麼成本,所以賣的並不貴。 兩毛錢加起來都有十斤了。 唐翠紅大概也注意到自己買的有點多,所以趁著拿到角落裝筐整理的時候,會下意識的往空間轉移大半兒,一次肯定吃不完,留著以後慢慢吃。 所有菜都是幾分錢一斤,還不要票,買起來很方便。 臨走的時候,看到一個老太太姍姍來遲,從她抱著的草籃子裡,她看到了雞蛋。 驚喜的過去,老太太連比劃帶說方言的,她才明白,她不換東西,只要錢,要給小孫子看病。 七分錢一個雞蛋,統共二十個,一毛錢一個的鴨蛋,統共六個,正好兩毛錢,她連著草籃子直接掂走,痛快的給了錢。 老太太很高興,唐翠紅也覺得這趟出來的值,雖然沒買到肉,可好歹有雞蛋和豆腐了。 十一點到達集合點的時候,翠紅已經將易碎的雞蛋轉移到了空間,她可不想碎掉一個,浪費。 給養車走山路搖搖晃晃的,從車後面給戰士們送來的給養來看,葷腥是嚴重不足的,大部分都是應季菜,蕎麥高粱紅薯面之類的雜糧,由此可見能吃飽已經不錯,油水就別想了。 揹著簍子從平整劃一的營區到曲折不平的家屬區用了半個多小時,路上碰到軍嫂,也只是象徵性的點一下頭。 因為營區距離家屬院比較遠,路也不好走,所以牛峰平常中午都不回來。 回到家喝了一碗水補充足夠水分後,抓了一把草木灰,就著早上洗臉剩下的水,將手洗乾淨。 然後倒入一碗蕎麥麵,半碗白麵揉成團,麵糰醒發的時候,將今天的戰利品拿出來整理。 雞蛋連同草籃子放到櫃子裡,韭菜、蒜薹、野菜等只留今天夠吃的量,餘下的全都放到空間裡留鮮。 趁著沒人在家,從空間拿出兩條粗實的大鮁魚,一條就有四五斤重,將魚刺剔乾淨,魚骨魚頭內臟扔到空間,現場不留痕跡,剁碎的魚肉糜大概有七八斤重,挑出三斤的量用作餃子的配料,剩下的放空間,回頭做魚丸吃。 扔到草木灰裡兩根辣椒,燒糊後放到石臼搗碎,帶著大蒜的蒜苗扒了幾棵,蒜苗部分切碎,大蒜部分拍成泥。 醒好面擀成寬麵條,水開扔鍋裡,看著灰色的麵條浮浮沉沉,熟了撈入碗,將早就準備好的蒜苗碎,蒜泥,辣椒末、鹽、醋撒到面上,燒一勺熱油輕輕一潑,哇塞,香噴噴的油潑面就做好了。 這是她從她家老六那兒學的地道油潑面,非常適合在陝省吃,中午來上這麼一口,別提多帶勁了。 一碗麵下肚,覺得不過癮,她又下了一碗,折騰一上午,吃了兩碗麵,舒坦! 考慮晚上來的人多,吃過飯收拾好灶房,就開始折騰晚上的飯菜。 未免被人發現她準備了太多的魚肉,乾脆先包餃子。 一口氣和了五斤蕎麥和白麵,發了五斤的紅薯高粱蕎麥三合面。 韭菜、雞蛋、魚肉、豆腐碎、鹽巴、香料粉、豆油混合了一大盆的餃子餡。 灰灰菜、莧菜、槐花過水後捏幹剁碎,加豆腐碎、粉條碎,又調和一大盆包子餡。 花生米加入大料水煮熟備用,蒲公英、車前草、香椿用鹽醃製,鹹魚幹撕碎後浸泡,馬尾藻、海帶、紫菜、裙帶菜也都泡入清水中備用。 動作麻利,不知疲倦的唐翠紅,等牛峰下班回家的時候,幾百個餃子已經包好,正在包包子。 “我天,這麼多?你快歇會兒,剩下的我來包。” 牛峰心疼她,唐翠紅懷疑的看向他:“你會?” “不會可以學啊,你就說怎麼包吧!” 結果教了半天,包子褶子也捏不出來,反而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