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九章 築城,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水泥擺在一個小陶碗裡,青灰青灰的顏色一如後世。熊荊用手捏了捏,很細,有摸麵粉的感覺,再捏捏碗底的,又感覺磨得有些粗。

水泥如果沒有磨細會怎麼樣?他不知道,沒人知道,但不細的水泥總是不對,說不定房子造起來就塌了。可再想想,難道人沒有使用火的時候就不是人嗎?青黴素沒有發明就不能生孩子嗎?根本不是。水泥,確切應該叫做矽酸鹽水泥

這是蘇聯的叫法,後人因襲。一切高科技產品,如坦克、導彈、飛機、電報、計算機等等等等全是俄國人發明的,只是因為沙皇政府的腐朽和無能,這些發明統統都留在了圖紙上。不過水泥很幸運,蘇聯的歷史研究工作者,根據確鑿可靠的資料揭露了歷史的真實性,已證實水泥是在1824年以前由俄國人發明的英國人阿斯丁只是在1824年取得了專利權罷了

更確切的說法應該叫做波特蘭水泥,不是沒有300目篩子就造不成的。

這是熊荊後世的記憶,當時忘了為什麼會去了解水泥。但這種回憶讓他有些不適:楚人也好、秦人也好、天下各國都好,吃飯前總要祭食。何謂祭食?祭食就是將一些粟米、肉菜置於案上一角,表示自己不忘前人制食之恩德,故而每次用膳都要祭奠一下。

先人純樸,後人無德,熊荊念及此有些不適,又感覺沉重他要祭奠的人估計是全人類。

“大王?”大王的手在碗裡面捏呀捏,半天都不說話,陶述不得不低聲想問。

“恩。”熊荊回過神來,“有些磨得不細。”

“確實不細。”陶述重重點頭,“然臣等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更好的辦法”熊荊是來看水泥的,也是來想辦法改變生產工藝的。“帶我去看看磨盤。”

磨盤在混凝府內的一個工棚裡,實際就是豆腐磨的放大:兩個直徑約一米二左右的石磨彼此重疊,捶碎的生熟料透過上端的喂料口喂入石磨,以牛驅動。可能是水泥生熟料的硬度遠勝於菽豆,一個稍小一點的石磨拆開放置在一旁,上面刻磨齒已經磨得很淺很淺了。

陶述道:“稟大王,石磨石質需堅,不堅便會如此。”

“一天能磨多少公斤?”熊荊不關心石質,他只關心效率。

公制度量衡已經在造府內部使用了,陶述答道:“一日天或有六十公斤?”

“六十公斤?!”熊荊先驚訝後如常。牛驅石磨,一天能有六十公斤已經不錯了。

“敬告大王,臣已使人遍尋溪水以建水磨,水磨定數倍於牛磨。”大王視察混凝府,工尹刀自然要陪同,玉府府尹也在,另外還有封人以及司徒。封人主管築城,相對於後世的建築師,負責繪製圖紙、計算物料,司徒則組織施工。

“數倍於牛磨?”水庫還沒建起來,熊荊尚不清楚水力的效率。

“然也。”工尹刀似乎做過了試驗。“水衝石磨,其速六七倍於牛磨。磨粉全在轉次,轉次多了磨得便多了,故臣以為水磨一日可磨七八百公斤。”

“能磨細嗎?”熊荊還是覺得水泥要細,但他暫時沒有辦法定義要多細。“去拿遊尺來。”

遊標卡尺的精度能達到005,那就以005來定義水泥的粗細。卡尺很快就送來了,然後面面相覷的臣吏和工師傻愣看著大王用卡尺去量那些水泥粉末。

“生熟料都必須在01毫米以下。”熊荊憑藉自己的手感判斷標準。這種做法與19世紀判斷水泥質量完全一樣,那時候也只能靠手指捻水泥粉末。

“唯!”陶述等人立刻答應。一切皆有定製是造府自去年以來的規矩,事情做不成做不成是另一回事,可規矩就是規矩。

“我以為,可以用風吹來篩選粉末。”熊荊再道。

造府木作區今年又新造出兩件東西:其一是獨輪車,其二是風谷車。風谷車根據重量去除稻穀中的雜質、癟粒和秸杆屑,那以同樣的原理,小於01的生熟料粉末可以被風吹走,剩下大於01的粉末則會進入下一個磨盤繼續磨粉,直到被風吹至合格的通道,送去煅燒或者包裝為止。在熊荊的想象中,這是一個三磨甚至是四磨的篩選體系。

只是即便是這樣嚴苛的標準,水泥細度也不過在60平方120平方千克01005之間,大約是19世紀末期的水泥細度標準,二十世紀初粗磨水泥的細度達到了200平方千克,後世中國普通蘭水泥的細度標準則為300平方千克。

水泥細度關乎混凝土強度,但先不說熊荊沒有更好的磨製工具,也沒有這樣的意識。水泥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奪愛,總裁壞到剛剛好

妖千千

寂寞吸血姬

南方網

女beta的星際悠閒生活

哈密瓜的夏天

王者歸都

趙成風夏冰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