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四章 大梁,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議和。”
“楚國東遷後雖弱,然滅魯國又成大國,王卒我親曾見,皆勇壯善戰之士。子繚言楚軍三十萬皆劣卒……,我弗信。”子錢家弦兌仔細聽完子繚關於楚秦清水之戰的分析,對他推斷出的結果很不相信。“我於壽郢聞之,楚軍有荊弩、有鉅甲、有五尺鉅劍,又有祝融之器,此器高約十丈,可投火石,重者立成齏粉。”
弦兌一邊說,一邊看向身旁之人,室內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大商。他們見弦兌看來,一個接一個點頭,表示弦兌所言並不假。
“兩軍陣戰,唯靠陣法悍勇,所謂荊弩鉅甲、祝融之器……”被稱作子繚的中年人對弦兌提到的東西不由一笑。這是常人慣有的誤解。武器僅僅是武器,重要的是使用武器的人。
“子繚先生請看此劍。”身為主人的白宜打斷道,他身邊的奴僕捧出來一個精美的長木匣子。“秦軍退至城陽之北時,有人于軍市購得此劍。售賣此劍的秦軍軍吏言此劍繳至楚軍,劍可切玉斷金,百兵莫擋。”
匣子上面的漆很新,恐怕是新髤的。僅以短兵論,最長的秦劍也不過四尺,但這個匣子長近六尺,子繚當即開啟木匣,果見一柄五尺長劍。長劍的鞘也是新制的,且上面的花紋根本就不是楚國式樣。取劍,微微出鞘,秋水一樣的金屬光澤當即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好劍!”根本就不懂劍的猗贊叫了一句,很想一睹為快。
可子繚偏偏停了下來,他在劍身末端靠近劍格的地方看到一行小字。這是楚國鳥篆,別與他國文字,好在他認識楚文,因而唸到:“大子荊作水車之歲,壽郢,大工師醜造”。
楚國從不用王年,而是以大事紀年。大子荊作水車之歲就是今年。可子繚還未唸完,劍脊過去,還有一行小字,“騎刀,零一零五五二。”
“哦!”白宜有些詫異,此劍購於秦軍軍市,鳥篆難懂,他還未請人細看勒文。他以為這是柄寶劍,誰想竟然是刀、楚軍的騎刀。
皮鞘出鞘無聲,可刀身顯露越多,眾人就越為此刀所讚歎。殺人之刀宛如祭祀之器,處處透露出妖異的美感,薄薄單身上的血槽最是醒目,令人忍不住撫摸。
“確是寶刀。”子繚輕輕揮舞,直覺得輕重適宜,順手無比。
“先生請試刀。”奴僕又送來一柄青銅劍,這是魏劍,長僅三尺。
“此刀可斬此劍?”子繚問道,刀身錚亮,讓人忍不住愛護。以刀斬劍,他擔心刀劍俱毀。
“寶刀雖昂,然比之合縱勝負,不值一錢。先生請試,我等欲知若楚軍士卒皆有此刀,可勝秦軍否?”白宜笑道,很是灑脫,看不出一絲心疼。
“諾。”子繚點頭之後當即持刀與魏劍相格,金鳴之後,刀鋒入劍鍔,深入劍從。
“再試!”未盡全力的子繚感覺到了什麼,揮刀再斬。‘當’的一聲,青銅劍上半段飛起,那截斷劍差點砸到猗讚的頭,諸人又驚又恐,沒想到秦卒所言斬金斷玉是真的。
“三十萬楚軍士若有此種鉅兵,秦軍必敗。”答案不言自明,寶刀能斬斷魏劍,也能斬斷秦劍。當然,劍不是陣戰武器,可若以此種鉅鐵造戈戟鈹矛,戰時與秦人銅兵甲盾相格,秦軍武器恐怕都要斬斷。“然此僅是騎刀,可有戈戟?”
“未見戈戟。”白宜搖頭。“或秦軍大敗,秦卒未獲楚人戈戟。”
“不然。”子繚思索道,“若以此作戈戟,陣戰時必斬斷秦卒戈戟,秦卒必訝,必設法獲之一二。如今未見,恐楚國未造戈戟。如此,再戰楚軍仍將敗於秦軍之手。”
“此刀孔兄以為如何?”刀從子繚手中轉到白宜所稱的孔兄手中,他是魏國冶鐵大商,冶鐵數百年之久。
“此刀乃鉅鐵所造。數月前我曾聽聞楚人可煉鉅鐵……”孔襄也是第一次見楚軍騎刀,有些遺憾的是不能斬斷刀身,細看其斷口鐵質。
“鉅鐵之刀可斷三尺銅劍,此聞所未聞啊。”猗贊也算是有見識的人,他抓住那截短劍,到現在還不敢相信。
“鐵劍不可斷,然鉅鐵之劍可斷。”孔襄微微一笑,不提半個‘淬’字。楚人煉出鉅鐵沒什麼好驚訝的,他真正驚訝的是楚人居然能將鐵劍淬到可以斬斷銅劍的地步,這才是最嚇人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