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鑼聲3,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全線鏖戰,但集中兵力攻其一點。蹶張弩攢射,銳士緊跟著破陣,這便是秦軍的標準戰術。五射之後,弩陣前的銳士當即排成縱深十行的軍陣,持鈹而進。楚軍前排即便有盾,也被弩箭射壞、人被射傷。長鈹手一上來便摧枯拉朽的把盾牌全部斬碎,開始鑿陣。
唯獨夷矛陣只有小盾,前排持矛的宮甲渾身是弩箭,可就是依著及地的夷矛屹立不倒。等銳士衝來,後排宮甲把及地的夷矛抬起,他們才巍然倒地。
“殺!”持鈹的銳士,持矛的宮甲,不約而同的狂喝。
前排站著的是卒長和什長。卒長、什長皆被弩箭射殺,後排宮甲早就憋著氣在等銳士前來。銳士的長鈹還未觸及夷矛,高舉夷矛的宮甲便搶先衝擊出去,這不是拼死的抵抗,這是憤怒的反攻!
“殺——!”七十列夷矛手反衝,前排銳士還來不及揮鈹,便被銳利的矛頭刺中,兩層皮甲也擋不住硬度倍於青銅的鉅鐵槍頭,他們瞬間被洞穿。衝鋒之時根本沒有拔矛的間隙和時間,夷矛不拔反捅,帶血的矛頭繼續衝向後排銳士。
手舉長兵本就不利格擋,前進中的隊友身上突然刺出一個帶血矛頭,距離如此之短,任誰也無法防備,第二排銳士非死即傷,但警覺第三排銳士已然避讓,又一次穿體而出的矛頭這才刺空,只是第二排夷矛又至,側讓出佇列的銳士當即斃命。
古今中外,矛槍是公認的百兵之王。任何兵刃遇上長矛,氣勢上總要被壓去三分。修長、銳利、堅忍,一旦往前衝擊,任何陣勢皆不可擋。即便幾百年後裝具完備、重如小山的重騎兵,也不敢直衝矛陣,而是要等矛陣出現裂縫、陣列出現間隙,才敢以四十五度對角線衝擊矛陣,這是勇敢的;那些猥瑣的,則趁矛陣轉向不便,衝擊兩側以及陣背。
秦軍銳士的鈹類似矛,但軍事規律總是表明:任何通用性兵器總是不及專用性兵器。能斬能刺的鈹在衝擊上完全不如只能前刺的矛。這並未因為雙方的長度差異,而在持兵之卒的心態。怒衝的宮甲舍前衝再無其他,夷矛捅入敵人身體拔不出來,他們便拔出騎兵刀前衝殺敵。撕心裂肺的呼喊中,一個個宮甲棄矛抽刀,一排排銳士中矛倒地。
‘殺敵未可勝,唯前進可勝。’這是郢都到息縣漫長的路上,一生戎馬的廉頗對熊荊所言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很短,只有十個字,卻道盡了無數兵家極力想表達又未能表達的真諦。
兩軍交戰,依仗的並非士兵,而是陣列。擊殺士兵確可以削弱敵軍,但這樣並不能使敵人的陣列崩潰。與其追求擊殺敵人,不如讓軍隊向著敵軍持之以恆、堅定不移的前進。前進,也只有前進,才能透過碰撞、推搡、擠壓……壓縮敵人的活動空間,促成敵軍軍陣最終崩潰。
矛陣在前進、堅定不移的前進。當前進到銳士軍陣第七排時,後排銳士不由自主的避讓已然瘋狂的宮甲。一人避讓、十人避讓、百人避讓……,雪崩效應下,軍陣轟然崩潰。
“萬歲!萬歲!萬歲——!”被秦軍射的抬不起頭的楚軍、被銳士揮鈹一斬人盾皆碎的楚軍,眼見銳士陣列居然被己軍衝潰,頓時大喊萬歲。隨著這呼喊,他們也衝向陣前的銳士。戟、矛雖短,但全然不顧性命的衝擊,當即讓銳士連連後退,後退到最後,一些最前列的楚軍徒卒居然衝入了蹶張弩陣。
弩陣為了達到最佳射擊效果,在距離楚軍前列不到三十步的地方列陣,此時楚軍突然衝來,弩手根本就是猝不及防。身披雙甲的銳士難殺,但身無長兵、也來不及拔劍的弩兵卻很好斬殺。一時間,弩陣裡鬼哭狼嚎,弩兵四處逃散。
“不好!”後方三百多步的主將蒙武大叫不好。此次秦軍本就擬定了中軍突破的策略,是以軍陣左右兩軍縱深為二十行、中軍四十行。四十行軍陣本不淺,但為了擊破旗旗處的楚軍環衛,中軍居然讓開位置,好使蹶張弩靠前佈陣。
蹶張弩手不能近戰,陣前的銳士卻銳不可當,但誰又能料到,銳士陣列居然崩了!
銳士陣崩、楚軍殺入弩陣,弩陣也隨之崩潰,陣列後方的五百主見機立即抽調兩側的甲士補上,陣崩處軍官排成稀疏的一排,面對後退的銳士、弩手一邊砍殺一邊大喊,勒令他們馬上回身阻敵。
戰場塵土四起、喊聲震天,無法判斷楚軍能否將擊穿軍陣的蒙武不得不掏出那塊帶著體溫的令符,對軍吏大聲道:“後軍速速增援!後軍速速增援!莫讓荊人破陣”
“嗨!”軍吏雙手接過這塊溫暖的令符,一邊呼喊、一邊快跑著傳令。
聽著軍吏的呼喊,戎車上的李信微微有些焦急。他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