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使鶴,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郢都一樣,息縣內外也是萬民皆呼,且時間比郢都還要早一些,只是郢都大脯酒肉充足,息縣這個後勤總基地除了酒,肉已經全部送至全線。二十七萬軍隊、三到四萬輸運力夫,全靠息縣供應,好在息縣就在淮水之畔,距離前線僅幾十裡,這才供應暢通。
沒有肉,那便只能供應酒。城內千餘戶百姓、城外數不清的力夫、水手,皆在大飲相慶,可在縣尹府內,鼓瑟聲中並沒有什麼的喜慶,反而多了幾分凝重。
“君上以為,此非我楚國之福?”息縣縣公成介聽完陽文君一席話,擔心之餘又急切相問。楚軍確實是打贏了,趙國也確實是出兵了,可作為縣尹,他要考慮的是後來的事情,而非過去的事情。此戰大勝之後,楚國新君明年正式即位,政局會如何變動,這確是一個無比重大的問題。因而想到大王的年齡,他不由再道:“然大王年幼,加冠需在十數年之後……”
“正因大王年幼,其大傅多為趙人、王后亦是趙婦,我等方有如此之憂。”陽文君高冠博帶,安坐中娓娓而談。他一直在息縣,可沒有等到前線戰敗的訊息,等來的卻是勝利的訊息,半喜半憂之間才有如此言語。“成公可知趙國為何此時出兵?”
“趙國……”成介是息縣縣尹,眼界、人脈也僅限楚國和淮水,自然不知趙國之事。“不是傳聞大傅鶡冠子前去趙國說趙王出兵了嗎?”
“正是。鶡冠子身為趙人,又為我楚國大傅,故自請去趙,請趙王出兵。”陽文君正從酒缶裡舀酒,“然成公可知,鶡冠子入趙久矣,趙王此前不出兵,為何在此時出兵?”
“為何?”成介也聽出問題來了,鶡冠子入趙確實有一段時間了。
酒從酒缶裡舀出到酒爵裡,爵下燃著炭火,待酒溫好了才可飲。陽文君慢文斯理,他等酒溫了一會才道:“不為何,只因文信侯去職了。”
“文信侯……”成介驚得露出了後槽牙,他嘴巴張了幾張才道:“文信侯已去職?”
“正是。”陽文君深深點頭,“文信侯十餘日前去職。此前秦國大後趙姬被秦王逐出咸陽、囚於雍城,秦王有令:為大後進諫者,戮而殺之,蒺藜其背。已有不懼死之大夫十數人進之,皆死。二十餘年前,文信侯贈趙姬予秦莊襄王,又以莊襄王說以孝文王后,以其為嗣子。秦莊襄王即位,得趙孝成王之許,趙姬與今之秦王方離趙入秦。除秦莊襄王二年攻趙,取榆次、狼孟等三十七城,三年前又取趙國龍、孤、慶都三座小城外,餘時秦國並不攻趙。
秦不攻趙、趙亦不攻秦。信陵君之合縱,乃秦奪趙三十七城之故;四年前之合縱,龐暖出師而無果。我曾聞之,此戰文信侯早知聯軍之略,聯軍渡河至蕞時,秦廷皆驚,唯文信侯好整以暇,率兵以拒。果不其然,聯軍不拔蕞。春申君之退軍,乃是其知秦趙之秘、不欲使我楚軍士卒枉死他鄉之故。惜我景陽老將軍,因先王震怒而自縊。”
“啊!秦趙兩國,乃二五耦也?!”成介再次大訝。二五耦乃三晉之語,耦有合之意,意為兩人聯合,實指晉獻公的妾驪姬,勾結獻公寵幸的梁五和東關憵五,替自己的兒子奪取君位。四年前合縱,楚軍勞師糜餉,不戰而退,不但受諸國指責,國內也是舉國洶洶,逼得大莫傲景陽自縊身死。沒想到、沒想到居然有如此隱情。
“正是。”陽文君拂袖以嘆。“成公可曾記得十五年前三晉之疆域?若以十五年前三晉疆域比之今日,可知三晉之中,趙國僅失晉陽之地,然晉陽在大山以西,長平後無韓國上黨屏護,早晚皆失罷了。網十五年來,唯韓魏兩國失地最多,河北之地皆已歸秦,僅以河南之地獨存。
為何如此?長平、邯鄲之後,趙國無力再與秦國爭鋒,寧其伐韓吞魏,亦不使本國有所失。趙姬與趙孝成王之間,文信侯和趙王偃之間,皆有不可言之秘。
此時,趙姬囚於雍城,文信侯去職相府,趙秦兩國,再無合耦之可能。趙國危矣!趙國既危,又知文信侯去職,我楚王子昌平君為相邦,秦國當要從我楚國退兵,自要出兵來救,不救,他日誰人救趙?今我大王以趙人為傅,又為趙女之子,我楚國如何不受趙人之累?”
話越到關鍵處,陽文君語調高昂,抑揚頓挫,互相孤立的事件被他這麼串聯起來,彼此條理清楚、環環相扣。聞此言後,本對趙國有些好感的成介也漸漸覺得趙國可惡可憎、居心不良。
“三晉之地,奸逆多矣。以人臣而分其國,早無仁義道德,其民諸事唯利是視,哪似我楚人,信義忠厚。今之趙國,欲說我楚國為其盟,秦若攻趙,或出兵、或攻秦,使秦首尾難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