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七章 弓弩,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換了個角度。“新的破甲重箭射程雖短,可破甲甚利。十二石弩殺人需一箭,四石弓殺一人亦是一箭。再則,每卒六十四名弩手過多,三十萬楚軍,近五萬人是弩手,大司馬府以為,每卒三十六名弓弩手足以。”

“三十六名?”四乘四是六十四名,三乘三就是三十六名了。一千卒弓弩手不過三萬六千名,與當下楚軍弓手數量差距不大。

“正是。每卒三十六名,全軍不及三萬名。現有弓手若不能開四石弓,便不再是弓手,而是夷矛手,不足者當從童子之中遴選教習。大王勒令各縣邑廣辦鄉學,鄉學有射藝、矛藝、騎藝三課,可從中遴選弓手。如此,每年遴選五、六千人,便可補足此數,花費也極小。”

淖狡提出的辦法確實是最省錢的,熊荊猶在猶豫時,淖狡再道:“大王此前問過是否可以鉅鐵做弩,群將不以為然,而臣以為然。為何?

夏暑之月,梅雨蒸潤,筋角易脫,當用木弩秋冬之月,風嚴冷,木索重滯,當用角弩。木角看似勝於鉅鐵,然鉅鐵之弩,春夏秋冬即可用之,木角之弩則不然。僅憑此,鉅鐵弩便勝於木弩角弩。腰開之弩,當造木角兩種,如此一年四季當可用。”

“兩種弩?”熊荊咂舌,一具弩已經很貴了,怎可能造兩具。

“正是。不然只有木弩,楚軍只可於春夏出戰,只有角弩,楚軍只可於秋冬出戰。”淖狡的軍事知識比熊荊豐富的多,對弓弩的理解也比熊荊深的多。楚國是最早發明弩的國家,可弩不能大面積普及,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弩太貴,而弓弩並不是全天候武器。

“那就選弓吧。”認清現實的熊荊不得不收回此前的想法,他是很想讓秦軍嘗一嘗腰開弩滋味的。“只是一卒只有三十六名弓手,是否太少?”

“大王以為多少人合適?”淖狡反問道。“大王切勿忘了,我楚國有多少丁口。”

“三百萬吧。”熊荊說道。他說完又想起一件心事,想了想才鼓足勇氣道:“淖卿,你看,我楚國何時可以料一次民?”

“大王,萬萬不可、萬萬不可!”一提料民淖狡便臉大變,連連擺手。“料民乃惡政之首,即便臣答應,朝臣、國人也不會回答。”

“哎!”雖然猜到淖狡會是這樣的反應,可熊荊還是嘆息。

料民是什麼?料民就是朝廷舉行全國範圍至上而下的人口普查。這在後世非常正常,每隔幾年就會來一次,並沒有什麼人反對。可在這個時代,諸國最早的一次料民是周宣王料民於太原前789年。哪怕不是全國性質的普查,僅僅是料民於太原,也惹來天下幾百年的埋怨。民不可料、惡政之首,即起於此。

而熊荊似乎忘記了,清廷說是為了推行憲政,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也曾料過一次民,這毫無意外的引起了民亂,鄉民暴動、焚燒官衙,大江南北莫不如此。

料民的目的是什麼?這好似一道智商、閱歷測驗,以為料民是為了庶民好的那些人智商、閱歷不言自明,其他人全都知道,料民的目的只有兩個:一聲徵兵,二是徵稅。

周宣王料民於太原,是周軍與姜氏之戎戰於千畝,周軍大敗,亟需徵兵清末全國性質的料民,幌子是為了憲政,實則是因為銅元、鴉片歲入日減,可辦新政要錢,練滿蒙新軍、三十六鎮新軍保衛我大清要錢,所以要加稅。

秦國料民不在話下,民間根本沒有反抗的力量三晉都曾料過民,但那是幾十年前,國勢強盛的時候強行料民的。楚國八百年從未料過一次民,傅籍人數全由鄉里縣邑層層上報,而非朝廷至上而下普查。這個數字戶數是四十六萬餘,丁口是兩百八十餘萬人。

“臣只想提醒大王,楚國丁口有限,士卒既有鉅甲,當減少弓手。每卒矛手兩百二十五人,弓手六十四人,騎手一百人,加上卒長、鼓手,一卒有四百人。三十萬大軍即有七百五十個卒,其中弓手四萬八千人,騎手七萬五千人,列陣之卒已不及十七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奪愛,總裁壞到剛剛好

妖千千

寂寞吸血姬

南方網

女beta的星際悠閒生活

哈密瓜的夏天

王者歸都

趙成風夏冰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