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大試,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新奇。至於做官還是為鄉師,眾人心裡早有掂量。毛遂自薦那般,大家現在要的是大王將自己裝入囊中,以求穎脫而出。真穎脫而出了,他日為官必不在話下。
試卷終於發下來了,印書之器印把試卷印得極為精美,最讓人詫異的是上面的字並非楚字,而是宋字,題目更絕,第一題便是:可知宋國國祚幾歲?試例舉你所崇敬之宋國人物,且說出崇敬之原委。
宋國國祚幾歲?蕭何一時間懵了。他不但想起了亡國四十九年的宋國,更想起了亡國三百六十年的蕭國,他的先祖便是蕭國人。族長每每祭祀,都會念及三百多年前的蕭國,而他的加冠禮,也有同樣的告誡。
試卷上並非只有這種題目,後面更有算術,亦有五經詩賦。整體而言都不難,算是比較淺顯的學問。唯一讓蕭何感到困惑的是這麼一題:拔苗助長、守株待兔、野人獻曝、智子疑鄰,各國為何常取笑宋人?
“見過大王。”大市、城中荒草地上擠滿了大試計程車子,考試快要結束的時候,換了裝束的熊荊出來巡視。大王換了裝束寺人也認得出來,他們正要行禮,卻被他攔住了。
熊荊就是想來看看,這樣的考試對楚國來說是第一次。兩萬多名士子,大概有十分之一到十五分之一會被錄取,錄取後他們將成為第一批師範生,在郢都師範學校學習一年半至兩年,而後畢業,後年秋天開始正式教學。
留給楚國的時間並不寬裕,培養教師的時間卻很長,但再不寬裕,培養教師也要花這麼多時間。在鄉村,教師是很重要的,地位等同於巫師,或者牧師,受到所有人都尊敬。只是這些士子全部出自私學,如果腦子裡加不進勇武那根弦,那就要在鄉學裡配一到兩名軍校畢業的譽士,教導學生勇武,最怕他們腦子裡裝滿了孟子式的仁義,那就要不可救藥了。
儒法之爭、荀況非十四子、非楊即墨,意識形態鬥爭幾百年前就已存在了,忽略便是自欺欺人。孟子式的仁義對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最具吸引力,他們動動嘴,別人就要掏腰包,不然就是為富不仁。
對這樣人,辯論是無用的,他們以天下大義為武器,怎麼說都是他有理。最好的辦法莫過於簡單粗暴,掄一棍子或者乾脆砍一劍過去,事情就了結了似乎記得亞歷山大征服某個地方時,神廟有一個繩結,沒有人能解開,而神諭則說,誰能解開這個繩結,誰就能統治這裡,成為這裡的王。亞歷山大沒有解開繩結,但他一劍就把繩結劈成了兩半。
故事的寓意很簡單,智慧難以解決的事情,武力只需一劍。與孟子式的儒生理論,就像去解神廟裡的那個繩結,遵從別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並把他們的問題變成自己的問題,天下的不幸變成自己的不幸。
如果拋棄天下萬民這個儒生強加上來的大前提,所有問題就很好解決了。就好像現在逐客,天下士人是一個前提,顧忌天下士人,客就無法逐,秦諜也就無法清理。無所謂天下士人怎麼想,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就會變得很簡單。
巡視在大試考場上,熊荊並沒有真的在巡視,而是在想重理自己的執政思路:首先,他是楚國的王,是楚人,這是一切的前提。因而他只關心楚國的利益,以及更為重要的:楚人的利益,除此,其他都是買賣,皆可不顧。
“大王”一個寺人不知道大王心中有事,貿然前來稟報,惹得熊荊瞪了他一眼。
“何事?”思路被打斷的熊荊冷冷問道。
“大王請看彼處。”這是陳縣考場,寺人指著不遠的地方,那是幾名穿深衣的女子。
“女子?”熊荊想起來屈遂說過,本次大試有女子參加,沒想到還真有。
“你去看看。”熊荊自己過去看太招搖了,他囑咐羋玹去。
羋玹穿的是文吏之服,頭髮全塞在帽子裡,可眉目如畫,肌膚白皙,一看就知道是個女子。坐在席案上的那些女子正在認真的寫字,她的巡查並沒有驚動任何人。她回來後道:“確有才學,字也寫道娟秀。”
“看來楚國有女教師了。”熊荊下意思道,說完才覺得女教師這三個字無比邪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