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 封賞,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封,上將軍項燕為項伯,以項縣為食邑,祿三世
封,項師之將項稚為執帛,祿千石
封,蔡師之將潘無命為執帛,祿千石
封,陳師之將陳不可為執帛,祿千石
封,息師之將成通為執帛,祿千石
封,西陽之將曾瑕為執圭,祿五千石
封,吳城之將陸稽為延陵君,祿三世
封,會稽之將區秦為武原君,祿三世
封,騎軍之將媯景為執戟,祿五百石
封,騎軍之將項超為執戟,祿五百石
”
清晨視朝之時,正僕長姜代大王宣讀封賞,除了封項燕為項城伯,其餘除吳越將領封賞稍重外,內容並不出人意料。網執圭、執帛、執戟、三大夫、五大夫、七大夫,這些是楚國獨有的爵位,別於周的公侯伯子男。
只是從楚武王立縣起,爵就漸漸不實封,賞賜的只有祿。另一種賞賜就是封君,王族子孫自然要分封於外,一些有大功的臣子也可封君。吳起變法之前,楚國的封君一如周人的公侯伯子男,封地世襲,封君對封地有直接的管轄權,封地等於私地吳起變法後,封地管轄權收歸楚王,封君只是有權收取封地的租稅,對封地之民並無管轄權,封地並非私地。
但當聽完大部分將率的封賞後,最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
“封,弋陽君為弋陽侯,地七十里
封,州侯為瀛侯,地七十里
封,六君為六子,地五十里
”
地七十里一被長姜念出,整個正朝就開始嗡嗡作響,而且這響聲越來越大,大到長姜沒辦法念下去。網那些沒有了封地的封君羨慕嫉妒恨,這哪裡是封賞,這根本就是封國。
“臣”紀陵君忍不住持笏站了出來,他大聲道:“臣敬告大王,封君之賞,過厚也!”
“過厚?”熊荊一身白衣,對群臣的反應並不吃驚。他朗聲問道:“何厚之有?”
“大王封的,乃地七十里,此過厚也。”紀陵君環顧左右,這次大夫官吏難得觀點一致,紛紛點頭。“七十里雖然我楚國亦不過五千裡,此例一開,數世之後,將無地可封、國無歲入,此萬萬不可,請大王遵循祖制、收回成命。”
“請大王遵循祖制,收回成命。”附和著紀陵君,大夫官吏們異口同聲。
“祖制?何時的祖制?”熊荊笑問道,目光掃過群臣,如有實質。或許是因為禮法,沒有哪個臣子敢直視他的目光。“弋陽侯為御秦人,盡發丁壯,以至粟稻收割不及,爛在地裡待至息縣,聞郢都叛亂,又疾馳郢都為救大戰之時,再以羸弱之兵前拒秦卒、後阻秦騎。
此次封賞,有賞奇功者,如上將軍等有賞忠心者,如弋陽侯等有賞勇武者,如軍中譽士。紀卿所謂祖制有多種,不佞只取先君武王文王之祖制,而非先君莊王之後之祖制。”
一口氣說完如此些話,群臣心中的不服去了不少。弋陽君確實是夠忠心的,這點誰也不能否認,只是大王所循的祖制太過古老了,先君武王,那已經是五百年前。
“不佞遍觀檮杌,唯覺先君武王、文王之時我楚國最是英武,故循此時之祖制。”熊荊再道:“封地七十里算什麼?很大嗎?若以五千裡楚國相衡,確實很大。可我楚國就只有五千裡之地?
紀卿,你日後會看到的。今日我楚國封賞是地七十里、百里,他日我楚國封賞有功之臣是在地圖上用尺子量,一寸便是幾百裡,那時候大家爭得將是幾寸,而不是幾里。”
“臣不敢想。”一寸就是幾百裡,爭得將是幾寸,這可是幾千裡的封地。
“不敢想?”熊荊看著他連連搖頭,對著群臣也連連搖頭。“紀卿、諸卿怎麼像井底之蛙?出跳於水草之上,夜休於磚石之縫入水則暢快傲遊,蹶泥則愜意散步還說,吾樂矣!
有何可樂?簸坐於井底,看到的只是三尺之天,以為天之大,僅此三尺。不佞去歲便說過:當今天下,不過是中洲東面之一隅,此齊人鄒衍所謂之九州。
此九州因流沙、山脈所阻,難以西去,然,諸卿可曾想過,昔年蜀國之絲綢,銷往何處?你等家中之陸離寶珠,又從何而來?老聃騎青牛出函谷,又行往何地?
下月起,造府便將開建海舟,有了海舟,我楚人便可繞過流沙與大山,從海路行至中洲之南、中洲之西,更可到那極西、極東之洲。五千裡楚國算什麼,不佞要的是五萬裡楚國。”
熊荊如此豪言壯語讓群臣不知如何應對。雖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