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鑼聲,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卒奔車馳,當整個秦軍軍陣衝向己方時,軍陣後方一百二十步位置上的項燕正看著。這是遊闕的位置,隨著昨夜作戰序列的最後一次調整,遊闕只剩下四萬多人,其中還有八千多名弓手。此時這八千多名弓手在列陣於遊闕之前,對八十步外衝擊中軍軍陣的秦軍不斷放箭,他們每一次發箭,充滿陽光的天空中如下了一場迅猛暴雨,有數不清的秦軍中箭。
遺憾的是弓的射程遠於臂弩,但破甲能力遠不如臂弩,更何況箭是從空中落下。秦軍人人重甲,除非恰巧被射中皮胄之下胸甲之上的頸部,不然很難一擊斃命。中箭的秦軍慘叫之餘更加瘋狂,不少身上插著箭羽的甲士突入楚軍陣列,和楚軍徒卒混亂的攪在一起。
弓箭攻擊效果不在項燕的注目之內,他現在關切的問題有三個:首先一個就是左右兩軍的後續軍陣是否列陣完畢。既然要做一個口袋把秦軍裝進來,那麼口袋的兩側不但要結實,還要足夠的深,深到可以把所有秦軍裝進去還綽綽有餘。
本著這個原則,左右兩軍除去四十行後續陣列,又增加了二十行的弓箭手陣列。陣寬一千人的左右兩軍,列陣完畢後陣列其縱深達到前所未有的八十行,人數各七萬人。
秦軍奔來的同時,左右兩軍正在快速列陣。雖然這在籌板上已演練了無數次,真正列起來仍然頻頻出錯。最大錯誤出自右軍,‘性脆而愚’的越人士卒沒有按照事先的佈置把後續軍陣斜向列置——楚軍的口袋陣上端寬四千列,下段寬三千列,是個標準的梯形,左右兩軍的軍陣應該是斜列,可越人士卒就是沒有斜列,而是列成了直線。
列成直線不是不可,只是列成直線下端寬度增加,要堵住這個口子需要的兵力也隨之增加,而遊闕減去八千多名弓箭手剩下不過四萬。網萬一中軍在撤退的過程中出現問題,遊闕不能堵住中間突破的秦軍,整個軍陣必要崩潰。
手裡剩下的籌子越少,中軍的撤退就越發重要。第一日把作戰方案與各軍將領相商後,一連幾天都有將領跑來幕府商議‘北奔’之策。左右兩軍後續列陣並不難,不過是一次冬狩大閱,真正難的是中軍如何才能奔而不潰、退而不亂。魯地老將東野固完全反對‘北奔’,建議‘北退’,信平君廉頗也反對‘北奔’,提出‘緩卻’。
奔是跑,跑五十步並不遠,但五十步後已無陣列可言,演變成潰敗的可能性很大;退、或者卻則不然,這是依著陣列緩緩退卻,一來陣列不潰,二來秦軍以為我不敵,會逐漸投入重兵破陣——楚軍有遊闕,秦軍則有後軍。預備隊沒有全部投入戰鬥之前,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即便秦軍已裝進了口袋,若秦軍幾萬名後軍沒有投入戰鬥,楚軍依然有失敗的可能。
換句話說,此戰的勝負不光在楚軍的北奔或者北退,也只在於蒙武的後軍何時投入、投在到那裡。若他以為楚軍中軍只要再加一把力便可破陣、把秦軍後軍投入中間,那此戰楚軍就贏了;若是他察覺到楚軍的退卻是包圍策略,後軍轉而猛擊左軍、或者右軍,進而撕破整個口袋,那此戰楚軍必然要失敗。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秦軍主攻方向的是中軍,不然左右兩軍任何一軍提前潰崩都會造成災難性後果。
左右兩軍的後續列陣、秦軍的主攻方向與中軍的退卻、以己誘敵身處險境大王的安危,這便是項燕最擔心的三個問題,也是最無能為力的三個問題。好在此時大王是安全的、秦軍的主攻方向是中軍、左右兩軍列陣雖有差錯但基本到位,這些又讓他稍稍鬆了口氣。
“上將軍,是否此時鳴鑼?”塵土遮天,戰線上的廝殺已趨白熱化,眾人緊盯著的中軍前排陣列上旗幟逐漸減少,中軍或許要支撐不住了。
“不可,秦軍銳士力還未未歇。”塵土籠罩的交戰線依稀可見,秦軍銳士正在破陣。以江邑之戰的經驗,擊破破十行他們就要換一隊人再破——諸長兵中以鈹前端最重,斬刺極耗體力。
“可秦軍銳士正在鑿陣,如若他們非為破陣,而圖大王,大王危矣!”從大王退入軍陣後,彭宗就一直看著旗旗的位置。秦軍銳士沒有進攻凸出陣列之外的宮甲夷矛陣,但夷矛陣左右兩側各有一隊銳士在緩步推進,這讓彭宗很是不安。
“你切莫忘了大王昨夜所囑!”項燕看著他,不怒自威,卻未看到另側弋陽君赤紅的目光。
“然我等豈能坐視……”昨夜議戰到最後只剩項燕、彭宗兩人獨對,熊荊的要求很簡單:寧願身亡也不願楚軍戰敗,他甚至還說儲君人選已告知大司馬,若不幸薨落自會有人即位。
以今日之楚國政治,誰即位其實都差不多。郢都朝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