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七章 巡視3,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真是荊王!”已經行進到楚軍軍陣一里外的秦軍將領看到了騎在小馬上的熊荊,而有陸離鏡的蒙武看得更加仔細:旗旗之下、宮甲之後,一個少年身著閃光的鐵甲,從容聽伏拜的將領稟報著什麼,他臉色凝重,卻不看自己這邊一眼。
“荊王年歲幾何?”陸離鏡中的楚王蒙武估計有十多歲,這和他知曉的不符。
“稟大將軍,據聞尚未齔齒。”左右之人答道,不知蒙武為何發問。
“取我的弓來。”蒙武抬頭看了看,命令道。
“大將軍是想……”眾將嚇了一跳,以為蒙武要射殺荊王。
“大將軍。”弓很快取到,蒙武接過,捻起一支白羽箭便讓御手往前賓士。蒙武一奔,他身後的短兵也跟著奔跑。
秦軍如此,楚軍自然大驚,宮甲更是已然在前列陣,中軍軍官一邊吆喝一邊握鈴,隨時準備讓部下衝出軍陣防護大王;陣列後面的荊弩軍官則在緊急準備試射。熊荊也嚇呆了,秦軍難道有養由基那樣的人物,要一箭射殺自己。
“駕!駕!”北風吹得旌旗呼呼作響。旗下,蒙武的御手使勁策馬,戎車跑的不是直線而是斜線。兩側短兵緊護著戎車,這裡實在離楚軍太近,說不定自己已在荊弩射程之內。
“放——!”中軍之後的荊弩連長大喝一聲,基準弩射出的第一支箭怒飛而去。這支弩箭飛了三百步,落在蒙武騎列的近處。
“大將軍!”這下是短兵之將急了,主將如果被荊人射殺,以法他們這些短兵皆死。
“不慌。”蒙武已經張弓搭箭,但箭對準的不是熊荊,而是天空。‘嘣——!’的一聲,蒙武手裡的白羽箭終於射了出去,他的目標是頭頂一群低飛的大雁。箭飛雁落,雁群還發出一聲哀鳴,當即振翅飛得更高。
“萬歲!萬歲——!”秦軍見主將一箭便射中大雁,又喊起了萬歲。雖然蒙武的短兵只有四千人,可這四千人的呼喊讓楚軍落了下風。不服的楚軍弓手抬頭再看,雁群已遠在弓的射程之外,想射一隻回敬也不可能了。
蒙武陣前射雁完全是虛驚一場,熊荊汗溼後想想又覺得不對。這根本就是秦人的伐交之術——你們的大王敢於陣前觀兵,我們的主將卻能在你軍陣前射雁,誰比誰強?
“不能丟了氣勢!去,讓工尹刀投一輪火彈,就以我旗旗搖動為號。”熊荊吩咐左右。這時候對面秦軍陣中正有一輛戎車緩緩駛來,車上僅站著一人,甚為年輕,並無弓弩。
戎車越來越近,三十步時,它被已經列陣的宮甲攔住。車上之人下車揖道:“小子蒙恬見過荊國大王。”揖後他又捧出剛才射下來的那隻大雁,大聲道:“知大王在此,甚幸。以歲之非時,獻禽之未至,敢膳諸從者。”
蒙恬言辭很是客氣,用的還是楚晉邲之戰時,楚軍致軍勇士車右攝叔奉麋的言辭:‘由於今年還不到時令,應當奉獻的禽獸沒有來,謹把它奉獻給您的隨從作為膳食。’
射雁是為了示威,打擊楚軍士氣;而獻雁除了是古禮,更有讓兒子看看這位楚國大王是何許人也的意思。外臣獻禮,哪怕是敵人,只要符合禮儀也要接受才不違禮。熊荊不得不讓宮甲讓出一條通道,放蒙恬至身前,又讓隨從接過他手中的大雁。
受外臣之禮,可回贈,也可不回贈。熊荊身邊沒有什麼好回贈的東西,只道:“邲之戰時,楚秦兩國尚是盟友,何故今日刀兵相向、對陣於野?不佞既然受了蒙將軍之禮,當有回贈。不佞回贈就一句話,請告蒙將軍:勿近我軍五百步!”
五百步已經是一里半,荊弩是射程不過三百餘步,蒙恬心中不信,嘴上則道:“小子謹記,回營必告於敝父。”
“去吧。”蒙武告退,上了戎車遠遠的去了。
“稟父親,荊王言:既受父親之禮,當有回贈,回贈就一句話:勿近我軍五百步。”蒙恬回營後說道,將領們聞之先詫異後大笑,馮劫笑的最為放肆:“未齔之童,其言可信?他是被大將軍一箭嚇壞了。哈哈,哈哈哈哈……”
“未齔之王有何可懼,我軍當滅此朝食。”李信沒笑,可他看向楚軍的目光帶著深深的蔑視。在他的蔑視中,旗旗正在搖動,投石機後方親上戰陣的工尹刀疾聲大呼:“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