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章 四日,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立太子以來,楚國的疆土沒有擴大、大府令尹府的年入沒有增多反而減少、楚國的人口也一如之前,但楚國的重臣們全然知道楚國的國勢正蒸蒸日上。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假以時日,楚國當有一支鉅鐵大軍,以此與秦人戰,不說收復故地一統天下,最少可以苟安於淮南江東。
只是這樣的美夢剛開了個頭就被秦人驚醒了,創造這一切的王太子熊荊須入秦為質。這不免讓一些人大逆不道的想:若是前幾個月大王薨落,秦人便沒有這個藉口了。這種想法只是一瞬,誰也不敢說出來,其實說出來也無用,大王因為秦人索質一事已振作起來,他燈枯油盡的軀體即便吊著最後一口氣,也要保住楚國的太子,保住楚國的社稷。
秦使還未抵達郢都前,楚國的使者便帶著巨金重禮、美人寶玉前往韓魏趙燕四國,打算再行一次合縱。按太宰沈尹鼯的意思,即便不能真的合縱進攻函谷關,也要造出這樣的聲勢,好讓秦人知難而退。與此同時,郢都和各縣高庫裡的兵甲糧秣開始整理清點,從最北端的城陽到最南端的洞庭,所有邊關要隘俱加強戒備,以防秦人突襲。
唯獨,各縣縣卒集結的王命還沒有下達,王卒也沒有離開郢都前往邊境——以莠尹孫餘的觀點:秋旱在即,此時集結軍隊勢必要影響今年的收成。四年前的合縱已耗光楚國所有存糧,三年才積攢一年之糧,若是楚秦大戰一年,待明年楚國就要沒糧了;
而以太宰沈尹鼯的意見,楚秦兩國早有交質傳統,本次秦國索質是常事,不應過度解讀。因此,楚師不能先於秦軍集結,不然挑起戰端之責在楚不在秦,合縱也可能化為泡影。甚至,八月按例舉行的秋獮閱兵,事後他也反覆對外解釋說這只是秋獮,與戰事無關。
琇尹和太宰是慎重型的,主張敵不動我不動;昭黍、淖狡等人開始是想盡早集結大軍示威於秦,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黃歇居然也如此建議,兩人頓時放棄這個想法,站到了黃歇的反對面——兩人都相信,黃歇的目的正是要引秦軍伐楚,好使楚軍大敗太子入秦為質;即便楚軍不敗,此戰也是為太子而戰,日後各縣邑的百姓也將咎於太子。網
令尹是沒安好心的,這是荊黨大臣們一致的看法。正因為此,遣使至韓魏趙燕四國商議合縱一事也是由太宰沈尹鼯全權負責,黃歇不再過問。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天氣涼下來之前,秦國的使者就來了,是頓弱。他坐在立有旗旗的畫舫,在百十名甲士奴僕的陪同下抵達郢都城北的驛館,太宰沈尹鼯接見了他。
“我奉寡君之命至楚,實為秦楚兩國之安和。”代表王儀的旗旗從畫舫上小心地取了下來,立在頓弱之側。鐘鳴鼎列,旗旗之下,頓弱玄衣重冠,和藹異常,只是眼睛左顧右盼,似乎在找什麼人。“數十年來,我國素不以楚國為敵,然楚國十年之內兩次合縱攻伐我國(秦莊襄王三年bc247),故寡君譴我入楚一問:楚國是願與我秦國為友,還是為敵?”
“自然是為友。”頓弱開門見山,沈尹鼯反倒鬆了口氣,他最怕秦使什麼也不說。
“既是為友,當譴大子入秦為質,以示楚國之誠。”三重蒻席之上,頓弱不顧禮儀反客為主,他自顧自的祭食、自顧自的飲酒,而後笑看沈尹鼯。
“貴使有所不知。”沈尹鼯語噎,“弊邑之王寢疾未愈,王大子不可離都去國。”
“寢疾未愈?恩,真是好酒。”頓弱似乎很愛喝酒。“我聞數月前大子荊為父試藥,貴國大王之疾已愈,昨日貴國大王便開朝議事,言秦使來了如何如何……”
為了太子不入秦,楚王是豁出去,日理萬機,誰想正是如此反被秦使抓住了把柄。網沈尹鼯究竟是貴族出身,應對不了頓弱的快刀斬亂麻。只聽頓弱又道:“我有一事請問太宰:由郢都至城陽邊關,行程需幾日?”
“回告貴使,郢都至城陽邊關六百餘里,坐車需十五六日。”沈尹鼯雖不解但亦答。
“十五六日太慢,以我看,八日足矣。”頓弱嗤道。“請轉告貴國大王:若楚國不以秦國為友,願與趙魏結盟與秦國為敵,自當不譴大子入秦,頓弱也將離郢而去;若是願意秦國為友、不以秦國為敵……,今日至楚歷九月尚餘十二日,請於九月前譴大子荊入秦。”
頓弱臉上的和藹消失不見,語帶冷酷,沈尹鼯卻是心中巨震,問道:“貴使此為何意?”
“何意?”頓弱再笑,“我只在郢都駐留四日,四日後貴國譴大子荊入秦與否,都將返秦。”
“四日?”沈尹鼯有些可憐的看著頓弱,期望能從他臉上看出些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