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一章 瓶頸,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汧水之上,跟著趙嬰所乘的指揮舟,一排三列槳戰舟在水面上急馳。趙政不懂水戰,也從未見過荊人戰舟,只覺得眼前的秦軍戰舟好似一條條蜈蚣在水面上飛竄,這些蜈蚣越去越遠,變成一個個黑點,而後這些黑點又敲著鼓,從黑點變回蜈蚣戰舟,劃回到眼前。
他看著這些戰舟沒說話,反而有些困『惑』。汧水連通著渭水,但是在渭水北面,散關流下來的扞水才在渭水之南。然而扞水並不連通秦嶺南面的沔水,趙政想象不出這場水戰會發生在哪裡。他想象不出,正在商於的熊荊也想象不到自己將遇到一場何種形式的戰爭。
“臣請大王一試。”縣令府內,堞的手上捧著一把裝好彈『藥』的燧發槍。
自從熊荊決心研造火槍後,研造主力還是玉府。琢玉與造槍有很大不同,但對燧發裝置而言,這就是沒有什麼不同了,考較的都是匠人的心思和技藝。
“恩。”燧發槍仍然沉重,槍機並沒有改良,這次主要試的是火『藥』。接過槍的熊荊有些漫不經心,對著不遠處的標靶砰就是一槍,根本沒打中。堞很快把槍接了過去,裝上火『藥』再一次奉上。熊荊接過再開槍,打完堞再接過裝『藥』,然而再打,‘砰’的一聲,又是一槍。
到此時熊荊突然錯愕,見他錯愕,一側的玉府尹、脰羹等人臉上燦爛笑起,正在裝『藥』的堞也嘿嘿笑起,他又一次把槍奉上,這一槍打火沒有成功,掰開槍擊再扣扳機,‘砰——’,槍身一震,這一槍正中靶心。
“為何如此?!”熊荊把槍丟給堞,手大張著,人顯得很興奮。
“稟大王,臣以為乃硝石純也,研磨又足。”脰羹呵呵笑道,臉上找不到那一日的愁苦。“故而前五發十打七發,後五發十打四發。”
“非也,乃細『藥』!細『藥』!!”熊荊搶過堞手上的火『藥』。他對燧發槍不熟,但好歹也知道不少東西,比如現在這種細『藥』。
據說燧發槍手裝在『藥』池裡的火『藥』必須磨得極細,唯有如此才能提高發火率。按脰羹的說話,前五發十打七發,後五發十打四中,這遠遠高於以前的第一槍百分之八十發火,第二槍百分之五十發火,第三槍之後發火率慘不忍睹。
當然硝石純淨也不可忽視。硝石純淨,研磨的夠細才是燧發槍的瓶頸。或者說,火『藥』才是槍的靈魂,槍機、槍管只是承載這種靈魂的容器。容器或許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靈魂本身,因為一切力量皆來自於火『藥』。
熊荊說話時抓著火『藥』瓶若有所悟,而後面『色』大變,就在他要歡呼雀躍時,脰羹一桶冰水澆了過來——他只是意識到了什麼才是瓶頸,根本沒有解決瓶頸的技術。
“稟大王,『藥』雖細,然研磨甚難。”脰羹苦著臉道。“一千人費時一月方磨出一噸,期間炸者不絕,必要萬分小心。”
“一千人?一月?一噸?!”熊荊感覺哪裡聽錯了。
“然也。熟匠每日不過研磨四兩,少矣。”脰羹訴著苦。“硝石四十餘噸,要足足磨上三年不止。臣亦想再用器械研磨,然每磨皆炸,坊內人心惶惶,不敢再試。”
“那當如何?!”千人每月一噸,換而言之,一個工匠每日磨出四兩火『藥』(熊荊沒細算,實際每月一噸還不到每日四兩),一兩大約十五克,也就開個兩、三槍。這他媽的還不如用弓箭呢!造府一名工匠每日最少造十五支箭。面對穿皮甲的秦軍,『射』程都在七十步左右,同時弓箭更快更準,難道七支箭、五支箭還不如開一槍?
“臣不知也。”脰羹道。“只能請造府多派工匠,若是能有數萬人……”
“數萬人?!”數萬人手工磨火『藥』,熊荊無法想象出這樣的場面。
“非數萬人不可!”脰羹強調道。“若有一萬人,一年可產火『藥』一百二十噸;若有五萬人,每年可產火『藥』六百噸;若有十萬人……”
“滾!”熊荊沒好氣的怒斥。
技術不夠人力湊,即便人力能湊,脰羹也還有一件事沒有稟告,那就是手工研磨火『藥』的質量參差不齊。有的人磨得重,有的人磨得輕,同樣是搗磨五萬下,磨出來的『藥』也有粗細差別,這種差別不管是用在火槍上還是用在火炮上,都會給『射』擊帶來麻煩。如果裝『藥』過多,超過了內膛承受範圍,還可能導致炸膛——
與有人對造粒提升火『藥』威力津津樂道不同,同等細度的火『藥』,造粒對燃速提升非常有限。真正能提升火『藥』威力的是提高顆粒細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後,不需硫磺的低燃點和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